美文网首页心理简友广场读书
告别“三分钟热度”,从培养习惯开始

告别“三分钟热度”,从培养习惯开始

作者: 时间管理打铁哥 | 来源:发表于2019-03-07 19:38 被阅读38次

想减肥,拥有羡煞旁人的身材曲线;想早睡早起,拥有健康的作息规律;想攒钱,不再为账单而焦虑;想阅读,成为不断精进的终生学习者。

"想的太多,做到太少",就像就像魔咒一般,让我们痛苦的挣扎在悔恨与自责当中。

我们往往是最高级的策划者,却又是最低级的执行者;拍着胸脯豪言自律,最终又被啪啪打脸。

我的一个朋友戒烟两个月,却被一场饭局重蹈了覆辙;在一群损友激将法攻势下,他的意志力败下阵来,再次陷入一次又一次戒烟、复吸的循环往复之中。

都说99%的成功人士都有早睡早起的习惯,于是大家纷纷效仿,一天、两天、三天,还真的做到了;可是,欣喜兴奋之后,身体开始抗拒、倦怠,随后我们再次陷入了熬夜玩手机、白天打瞌睡的困境当中。

为什么长期坚持做一件事那么难?为什么持续的动力总是反复无常?想要搞清楚“三分钟热度”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脑科学知识。

人类大脑的前额皮层负责处理短期思维和决策。当你决定每天坚持早睡早起,健身、看书,这些决定均由前额皮层负责分析判定后输出指令,它的管理功能非常强大,反应灵敏,但是它容易疲劳。当处于疲劳状态时,它就会消极怠工;此时,大脑的基底神经节开始接管大脑,它负责重复模式(习惯),它可以高效率的重复某一个行为,而且,它不易疲劳,无须持续监督就能处理各种任务。

人类绝大多数的行为都是习惯使然。例如,每天刷牙、洗脸、坐车去上班,这些行动显得那么自然,自然到不需要大脑思考就可以做到。

习惯就是对于外来的刺激做出无意识的反应,或者是条件反射时的反应。

心理学家说:“人类有95%的行动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而大部分的无意识行动都是习惯产生的”。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被习惯说塑造的,优异的成绩来自于良好的习惯,而非一时的冲动”!

所以,我们需要充分的运用大脑的特性,让行为变成一种习惯,坚持才能由难变易。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的作者详细解析了习惯养成过程的三大难关。

1、反抗期:马上就想放弃

培养新习惯的第1-7天,处于身体和大脑的抵抗期,42%的人在此阶段止步不前。

反抗期是培养习惯道路上的第一道坎,想继续走下去,我们必须设法跨过去。

在反抗期阶段,我们不要间断行动,坚持下去最重要,即便放弃完美,也要先去完成。

微习惯在此阶段是很好的策略。如果出现计划外特殊情况,例如,加班、重要朋友聚会,导致不能按期、按质完成跑步5公里的任务,那我们可以采取弹性机制,减少跑步量,或者时间。

顺利度过反抗期的重点是必须保持行动的持续性,一旦间断行动,身体就会产生惰性。

2、不稳定期:被不可预测影响

培养新习惯的第8-21天,处于身体和大脑的抵抗期,在这一阶段大约有40%因此放弃。

建立奖励和处罚的机制,是度过反抗期的策略之一。例如,我们坚持运动减肥,家人和朋友对你的减肥成果赞不绝口;家人的称赞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奖励,同时给你注入了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

许多训练营为了激励学员坚持下去,会先采用惩罚机制作为门槛,学员先预交押金,能坚持下去,押金如数返还,坚持不下去,钱就打水漂了,用这种负激励的方式逼迫学员挖掘潜力。

3、倦怠期:逐渐感觉到厌烦

进入22-30天,倦怠期出现,人们会感觉到厌烦,激情冷却,单调乏味的行为模式让心灵感受到无限空虚。因此,18%的人在最后的阶段选择放弃。

进入倦怠期,我们需要给行动添加一些变化,再次激发日趋衰减的动力,让身体和大脑感受到新鲜感,从而有效度过这段时期。

例如,我们一直坚持在清晨时间户外跑步,进入倦怠期后,变化一下跑步的时间,选择傍晚跑步,或者变化环境,选择在健身房跑步。也可以加入跑步群,寻找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一起跑步,群友相互督促,更便于习惯养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告别“三分钟热度”,从培养习惯开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cwm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