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午休时光,在空调房里惬意地享受着丰盛的午餐,突然间手机铃声响了,屏幕显示为山东菏泽地区的来电。
我十分肯定且确定自己没有菏泽的朋友,第一反应就是骚扰电话,不必理会,但美妙的音乐继续执着地播放着。
我犹豫了,万一是从前的朋友迁居到菏泽了呢?万一是朋友借用他人手机打过来的呢?短短十几秒的功夫我已经思绪万千了,最终还是乖乖地接了电话。
电话另一端头传来操着山东口音的中年男子咆哮的声音:“你怎么回事?赶快把车挪走!”没来由的两句话让我笃定他拨错电话了。
拨错电话乃生活常事。咆哮的声音显示出他脾气暴躁的性格,这样的人少惹为妙,我好声好气地说:“你打错电话了。”
暴躁哥继续用强硬语气说:“不可能打错,这车牌显示的号码就是你,赶紧过来挪车。”
谁还没个小脾气呢?我被他惹气了,生硬而斩钉截铁地说:“你就是打错了!”不容他再讲什么,马上挂断了电话。对付这种蛮横无理的人必须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
拨错电话的小插曲只短暂地影响了我那一瞬间的心情,并未造成太大的困扰,过去了也就淡忘吧。
更多来历不明的电话却令人不堪其扰。
我曾经接到过很多推销电话。售楼的,售健身卡的,售课程的,售名酒的……应有尽有。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我们总是格外小心地保护着自己的信息不被外泄,但一切小心好像都是无用功。
在神通广大的销售们面前,个人信息似乎无处遁形,只要他们愿意,各行各业能轻而易举地获取到它们。
个人的力量实在太渺小。
电话销售口才都是极好的。每次刚一接通电话,对方就噼里啪啦放出一串又一串话语,且语速急切均匀,语言异常流畅,不卡壳不停顿,其中夹杂行业术语,仿佛个个都是行业精英,唯一的缺憾就是语调平平,没有抑扬顿挫,像一台台特制的语言机器人。
尽管非常钦佩他们的语言功底和貌似经过专业训练的强大肺活量,我还是常常被他们搞得很恼火,因为他们只顾自己讲,完全不给“上帝”插话的机会。
等到他们终于说完那长长的一大串话时,可以插上话的我赶紧抓住机会地说一句:“不好意思,不需要。”
遇到实在插不上话,而又忙于手头事情的时候,我就把电话放在一边不去理会,或者采取挂断电话,让耳根得以清净。
有时候一天遇到两三个推销电话,心情就不是一般的郁闷了。
最具伤害性的是诈骗电话。
我曾经接过一个电话。对方称自己是社保部门工作人员,一上来就讲我的养老保险账号出现问题,需要提供身份证信息。
简直破绽百出。
首先,那人操着一口南方普遍话,就不是这地界的人,又如何知晓我的账号出现问题呢?
其次,理由拙劣,容易识破。社保部门有本地所有参保人员信息,解决问题无需额外提交当事人身份证信息。
如果我提供了身份证信息,就像咬了钩的鱼儿一样上当受骗。紧接着他肯定要我提供银行卡信息,然后又得一步步引诱我将卡内余额转至指定账户。
所幸我机警,一下识破骗局,否则得损失不少银子。
对中青年人来说,识破骗局不难。对老年人来说,就不易识破骗局了,媒体就经常曝出老年人被骗的案例,有老人的家庭,得时不时地给老人上上课。
早些年恋上了网购。有时候买到的东西质量太差,购物体验感不好,就实事求是地给了差评,而卖家怕影响店铺生意,就一遍又一遍打电话要求更改评价。
无奈之下,我只得违背心意而改为好评,最终在这场没有实质意义的消耗中一无所获。
相同的事遇到了好几次,我被弄得烦不胜烦,慢慢地就减少了网购,即便网购,出于怕麻烦的心里,一律给卖家好评。
讲真,国内互联网购物的好评已经失去了评价的意义。
……
被莫名其妙的电话骚扰的事例还有很多,就不一一赘述了。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享受手机丰富、便利生活的红利之余,难免会遇到它带给我们的这样那样的小烦恼。
理性对待即可,淡然处之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