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大赤也-东汉·许慎《说文》
她的一生,人如其名,是文学殿堂的那一朵大红。
她是文学家、翻译家,最骄傲的称呼便是大作家钱钟书的夫人。最令人敬佩的就是:在人生的结尾,她以一颗淡泊的心,扛着艰巨的任务,替已逝者看世界,写生活!
杨绛,原名杨季康,笔名杨绛。1911年7月17日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无锡。
杨绛出生于一个书香之家。父亲杨荫杭,曾留学美国、日本。担任过上海《申报》编辑,学而优则仕,担任过江苏省及浙江省高等审判厅厅长,著有《名学》和《逻辑学》流传后世。
母亲唐须嫈,无锡人,当时的知识女性,贤良淑德,温雅稳当。杨绛父母关系十分融洽,二人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发展,无疑也成为杨绛心中的榜样。
父爱如山!杨绛的父亲是明智的,他一直陪伴着女儿,在杨绛面对问题时给予方向、鼓励。
他教杨绛直面问题,不要逃避,不要找借口,要“Dare to say no”。
当孩子们感叹朋友家奢华富贵时,他以一句“生活的质量不能太高的”,来警醒儿女们不能贪恋物质财富
当杨绛喜欢某书时,他会很快为女儿准备好,放在案头。如果几天没读,他就收回去,让杨绛懊悔没珍惜读书的机会。
大学时杨绛不知道该选什么专业,他的回答是:“没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杨绛一直有个文学梦,无奈当时的东吴大学没有文学系,于是她选择了毫无兴趣的政治系。她课余时间在图书馆里,海量阅读各种中外文学著作。东吴大学非常重视外语学习,随着阅读大量的原版政法书和文学书后,她外语水平大大提高,这为她日后的翻译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杨绛的开挂人生是从清华大学开启的。
在考上清华大学研究院外文系后,她成了学校话剧创作和表演的人才;她学习了吴宓的《中西诗比较》、《翻译术》等课程,对她后来的翻译工作大有裨益;她选修了朱自清的散文习作课,朱自清先生推荐了她的一篇小说《璐璐,不用愁!》到《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开启了杨绛的文学写作之路。
爱,是人生的使命。此刻,杨绛的爱情正在清华缓缓拉开帘幕。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朋友的介绍下,杨绛和钱钟书相遇了!两个青涩少年,四目相对的刹那,便是相知了千年。钱钟书后来专门写了首诗,来纪念他们第一次见面:
缬眼容光忆初见,蔷薇新瓣浸醍醐。
不知靧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1933年暑假,二人在苏州订婚,1935年7月十三日,在各自的家里举办婚礼,两位在中国近代文坛拥有显赫地位的人,双剑合一,珠联璧合,再也没有分离。
婚后两人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在异国他乡,除了学业上刻苦钻研,柴米油盐的生活也过得津津有味。很快,天大的幸福降临,杨绛怀孕了!钱钟书分担了大部分家务,很早陪她去牛津妇产医院检查,早早预定了生产用的病房,请好了最好的大夫。
1935年5月19日,她们的女儿钱瑷出生,钱瑷是牛津医院出生的第二个中国孩子,医护人员对她十分关爱。钱钟书第一次见到,激动地说:“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
在伺候月子的时候,钱钟书吃肉,杨绛喝汤,女儿“吃”妈妈,一家人其乐融融。而此时,钱钟书完成了论文答辩,顺利获得牛津大学学位,一切都是如此美好!
紧接着,夫妇二人去巴黎大学求学。在巴黎的一年,两人真实的了解法国的文化,在语言文学方面,涉猎广而深,大有海纳百川之势。杨绛在广泛阅读的同时没有荒废自己的写作,写出了大量优美的文章。钱钟书也在中、英、法、德、意文中肆意翻转,随意切换。
而他们的女儿钱瑷,刚刚能坐稳,就像个大人一样,拿着本大大的书,拎着支笔,边看边画。读书,真的是有遗传的!
离家几年,思乡之情涌动,杨绛接到大姐的来信,告知母亲在逃难中去世,杨绛伤心不已。钱家也在战乱中东躲西藏。此时,钱钟书接到冯友兰的邀请,去西南联合大学执教。于是一家人不畏战乱,辗转回到祖国。
一天,振华女校的老校长季玉先生到访,要让杨绛做校长,再三推辞不了,杨绛走马上任。半年下来,振华女校在杨绛手里经营得有声有色,但杨绛还是想要安心做学问,两年后辞去校长一职。振华中学上海分校校长,是杨绛一辈子最大的官。
仙童好静--是高中时代老师对杨绛的评语。从年少时起,她就无意政治。她曾写诗道:“世人皆为利,扰扰如逐鹿。安得遨游此,翛然自脱俗。”这似乎是她一生的预言和注脚,杨绛的一生,是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一生!
战争给世人带来巨大的灾难,戏剧成了当时人们最喜欢的文艺表达方式。1943年春,杨绛著名剧本《称心如意》,正式公演,从此她的原名“杨季康”淡出人们视线,笔名“杨绛”跟了她一生,大家都称呼她为“杨绛先生”。
《弄假成真》完成于1943年十月,一上演,便获得了比《称心如意》更好的反响,各大报纸都刊登了相关评论,演员们以出演杨绛的戏剧为傲。《弄假成真》改变了戏剧界翻改外国作品的状况,成为她的喜剧代表作,是中国话剧界的经典之作!
杨绛戏剧的成功并非偶然,她有一双可以剖析世界的眼睛,殷实的语言功底,深广的文学素养,留学的经验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都是她成功的基石。
李健吾先生这样评介:假如中国有喜剧,真的风俗喜剧,从现代生活提炼的道地喜剧,我不想夸张地说,但我坚持地说,在现代中国的文学里面,《弄假成真》将是第二道纪念碑。……第一道纪念碑属诸丁西林,人所共知;第二道我将欢欢喜喜地指出,乃是《弄假成真》的作者杨绛女士。”
钱钟书看过杨绛的《弄假成真》后,便打算写一部长篇小说《围城》。杨绛十分支持钱钟书,亲自打理家中一切大小事宜,大量减少了自己的创作时间。为了心中的挚爱,她甘当绿叶!此时杨绛已经成了偶像、名人。但转过身,她还是家中的“灶下婢”,还是钱钟书的左膀右臂。
杨绛的戏剧人生,在别人还刚入戏时,她已经出戏了。而钱钟书,以“两年里忧世伤生”,打磨出了精品文学《围城》,回报杨绛。
钱钟书曾给杨绛写过这样的诗:弄翰捻脂咏玉台,表编粉指更勤开;偏生怪我耽书癖,忘却身为女秀才。这便是钱钟书对杨绛盛誉的解读吧—“最贤的妻和最才的女”。
抗战结束后,钱钟书的《人·兽·鬼》出版,他在样书上写道: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爱人间最高的认同和赞美莫过于此,钱钟书和杨绛真可谓“神雕侠侣”“天作之合”。
1949年5月,上海解放,母校-清华大学发来请他们做教授的邀请函。于是,他们搬来北京,回到定情之地,钱钟书入职正式教授,杨绛做兼职教授,传道授业之余,便是读书写字,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清华。
两人都是全国知名作家和教授,然而却坚持初心,面对众多慕名而来拜访的人,夫妇俩经常隔着门缝拒绝:“谢谢您来看我,我很忙!”
钱钟书回复一位想要会面的外国友人:“如果您吃了鸡蛋,是没有必要认识下蛋的母鸡的。”大师的风骨着实令人钦佩。
清华园里,爱情相守,时光待杨绛不薄,是因为她待时光很厚很好!温婉雅致的女子,她还写了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洗澡》,被施蛰存誉为“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她还翻译过《小癞子》、法国小说《吉尔·布拉斯》、《斐多》;她还写了《干校六记》……
《堂吉柯德》的翻译工作,是杨绛的又一伟大成就。《堂吉柯德》在西方文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准确地翻译这部小说,杨绛开始自学西班牙文,为了保证翻译质量,她每天翻译五百字左右,字字珠玑!力求信、达、雅,七十二万字的稿子,1976年完成全部的翻译工作,历时二十年。
一九八七年,译本《堂吉柯德》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它的出版,填补了国内西班牙翻译的空白,也得到了西班牙的高度肯定,西班牙国王亲自给七十五岁的杨绛颁发“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因为这部作品,杨绛也被推举为中国翻译家协会理事。
时光漫漫,终是流到了杨绛先生的落幕时分。
如同季羡林老先生在《怀念衍梁》中自称为“后死者”,杨绛先生跟同时代的老朋友相比,也是一位“后死者”。当一个“后死者”是幸运的,谁不愿意长寿呢?但任务也是艰巨的。当钱钟书与钱瑷离世后,她以一个人的家,书写着三个人的故事。她整理钱钟书的手稿、她写《我们仨》、写《走到人生边上》……
走到人生尽头,前世今生如浮光掠影,繁华寂寞恰黄粱一梦,唯有那一本本灿烂的书稿,流传千古!在深沉流畅的亲情、友情、爱情中,杨绛先生用博学广才,淡泊宁静,手绘了自己圆满的百岁人生!
《杨绛传》读后感
2018.12.4
后记--
多数人喜欢细品杨绛的爱情,看她站在钱钟书旁边的样子。其实钱钟书出名前,她已名满天下。所以我想侧重于概括她自己,写她的家庭出身、父爱如山、和她作为文学家、翻译家,剧作家……几家之长的样子。
儿子看完书问我,为什么女性被称呼为先生?这是因为五四运动后男女平等,一些杰出的女性被尊称为“先生”。看完《杨绛传》,内心感叹,杨绛是一位“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真先生!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文笔有限,不及万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