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闭嘴

作者: 军范律政 | 来源:发表于2022-03-30 13:15 被阅读0次

    午安,日子真快啊,数着数着日更一周了,现在回想这7天的工作生活,好像也就这几篇文章是看得见的成果,如果放大到一年呢?

    年末总结,大概一想这一年做了什么,恐怕无非是挣了多少钱,结婚了,生娃了,考研了,考证了,这些看得见的大事,再就是发表了多少文字。

    用文字把每天所学所思感感动,以干货输出,真诚交流分享给大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也会坚持下去。

    一觉醒来,突然看到俄乌战争迎来了转机,要和谈,最终还是同意不加入北约,永久保持中立,如果一开始就答应不加入,就没那些生命牺牲啊。

    命运就是这样,人类嘴上说的天花乱转,一个念头就会开干,这是不是动物的好斗本性呢?

    扯远了,想到今天的分享主题,我赶紧闭嘴,不过,我们还是要花时间多关注多研究多参悟这个蓝色星球上的事。

    01

    有一次,相声演员冯巩在与莫言的约见中,一见面,冯巩老远就笑盈盈地迎了上来,用双手握住莫言的手说:”我从小就看你的书,真是太激动了。“

    莫言笑而不语。

    冯巩一看不能冷啊,要么说人家是相声艺术家,善于掌控现场气氛。

    ”我可知道你为什么书写得好了,因为你的名字起得就很好,莫言啊。“冯巩看着一言不发的莫言说,莫言还是眯着眼睛微笑不语。

    冯巩接着说:“莫老师,你看,我要是起个艺名 ,应该起什么名字呢?”

    只见莫言仍旧微笑着,说:“闭嘴。”

    说罢,两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冯巩道:“那可不行啊,叫闭嘴的话,我这相声还怎么说啊。”

    这段轶事展示了两位大师的幽默与风趣。

    莫言并不是一个呆板的作家,最近他也开了自己的公众号,以一位年长的朋友口吻给大家谈写作,谈人生,谈生活,让各个年龄段的受众都很有收获,他的一些搞怪表情包更是让年轻的读者们大呼可爱。

    莫言说: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深耕。

    他也坦言他的创作离不开他生活过的家乡山东老家,每天他都会回到老家住上一段时间,和当地的老人聊天,他一点都不觉得和老人们聊天有障碍,反而和侄儿等年轻人说不上来。

    创作离不开生活经历和认知,同时也被阅历所局限。

    日本作家冈察洛夫也承认:

    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过和感觉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我清楚地看见过和知道的东西。

    任何创作都离不开自身体验,只有多看,多听,多思,才能增加阅历、见识,从而肥沃创作土壤。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结交万千朋友,才能突破自身局限性,链接到更多精彩生活。

    02

    随着阅历的增加,越来越理解,翻开历史,就是一部国人的屈辱苦难史。现在,经济水平发展提高了,人民才有了自信,靠自强不屈赢得了自尊。

    西方列强们早早发展工业,超前于我们太多,他们在能力金字塔的顶端,肆意逐利妄行,直到今日。

    说超能力一点不为过。

    网文中才有的干爽情节,对于这些工业超前的国家来说,在侵略中都是令人想象不到的装备悬殊的较量。

    英国掠夺印度,一个机Q相当于一个营,一场战斗下来,3000印度人葬送了性命。

    为了对付机Q,日本人发明了坦克,这可是当时在我们看来,是巨无霸般的存在,而老毛子的坦克可以直接从鬼子的坦克上面碾压过去。

    除了民族感情因素,不得不承认,抗鬼子时期,我们装备上的差距太大了。先烈们只有用吃不饱的身躯和坚定毅志来顽强抵抗。

    鬼子每人配发有近300颗子弹,而我们的战士只有3到5发,一般情况下只开3枪,后面就要节省用了,因此,我们的神枪手特别多,必须要打得准。

    有些给养要靠缴获。如果一场战斗下来,没有收缴一定数量的弹药,指导员要做检查的,看来指标任务由来已久,无处不在。

    有首歌“没有Q,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是革命乐观精神,也反映了我们工业生产落后,无法及时保障。

    吃,更是问题。

    鬼子吃的米面,罐头,穿的是鞋底带有钢钉的牛皮鞋;我们只能吃树叶,喝野菜汤,而这树叶也不能随便吃。

    有的部队规定村子附近15公里内的树叶不能吃,因为要留给老百姓吃,不能与百姓争口粮。

    后来,我们还是取得了胜利,但这胜利绝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很多次我们都面临着绝望,这深刻的教训是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

    建国后发展经济,提升国力,搞了很多运动,全面整治,这个过程中也有着许多让人无法理解的故事。

    刘世才的故事,现在看来,也让人难以接受。

    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的才能会给带来噩运,更让他没想到的是,有一天,自己的母亲和妻子竟然希望自己丢掉性命。

    人如其名,刘世才很有才,会乐器,会识字,重要的一点是,会日语。

    抗鬼子时,他被俘虏去做工,日军发现他会日语,便让他参与对被俘人员的管理。

    WG时候,他被抓起来,当作为鬼子服务的典型,被斗的厉害,他母亲担心他连累全家,让他自杀,关键还得到了他妻子的同意。

    刘世才没有办法,只好在村头上吊身亡。

    第二天一早,村里人都知道刘世才上吊了,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但大家都默不作声,刘世才的母亲和妻子也像往常一样,默声继续生活。

    这样看似冷漠与无情的事情,其实每天都真实地发生着。

    03

    血浓于水的亲情,报国的壮志,还有珍贵的生命,这些我们都无法用简单的标准去衡量。

    战国时期,有一个大将叫吴起,能力特别强,喜欢裹尸沙场,冲敌陷阵,他所在的魏国正在和齐国打仗,吴起一心想为国家尽力,希望魏王能起用他带兵打仗,魏王有了用他的念头。

    一个大臣说,魏王,此人不可用,因为他的妻子是齐国人,你怎么知道他日后会一心为魏国效力呢?

    魏王耳根子软,感觉说地有道理,便没有起用吴起。

    吴起知道事情的原因后,拎起钢刀,找到妻子,二话不说,手起刀落,砍下了妻子的头颅。

    吴起拎着妻子的头颅找到魏王,魏王大惊失色,被吴起的决心感动,便任命他为大将军,率军前去攻打齐国。

    吴起带领军队直插敌军,横扫敌人,立下了赫赫战功。

    但后来,又有大臣向魏王献言,吴起功劳自居,势力庞大,恐怕起反之嫌。

    魏王听信谗言,又把吴起给杀了。

    一腔热血,壮志凌云,却又似冷酷无情,无情、有情,明君、昏君,都不能简单的给出结论。

    职场中能做到对事不对人的领导已经算是英明明智了,事情是人的行为, 人又会犯错,对与错的评判,又有谁能真正说得算,谁能给出明确答案呢?

    也许没有答案就是答案。

    04

    基本的是非对错,道德底线,是我们的行事准则。但看待事情问题,切不能拍脑袋,张嘴就来。

    有些事情并不是表面看到的,或者是听到的那样,真相往往是深藏不露。加之自身的局限性,无法真正做到共情,感受到真相的无奈无助。

    很多事我们看不懂,无法理解时,千万不要轻易下结论,不要轻易评判。

    学会闭嘴,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余地和空间来感知真相。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就等于无知。

    每个人都带着浓浓的时代印记,都逃脱不了时代的局限性。

    具体到每个人,甚至都逃脱不了因为出身、家庭、教育、工作等生活环境的拘束,我们也无法用固定的、绝对的好与坏,对与错来评判历史,或者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没有身处对方的现实环境中,就不能深刻的理解别人的行为与感受,所以,不要轻易下结论,某个人是对是错,是对是坏,心怀一颗正义公平的态度,让历史来评判,让客观事实来印证。

    每个人也都会为自己的行为来买单,这就是生活的公正。

    如果用世俗的成功标准和利益得失来衡量《月亮与六便士》里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的选择,他确实是一个傻瓜,是一个放弃优渥的生活,奔赴前途未卜的不明智的、盲目冒险的傻瓜。

    但如果切身去体会他对生命、对时间、对价值的探索与行动,敢于追求,勇于实践,活出了他自己想要的样子,这样的人生又值得我们敬佩。

    在他眼里,把有限的生命用来忍受不喜欢、不快乐的生活,才是傻瓜。

    一个人,把有限的生命用来追逐自己的梦想,不论成败,不计得失地投身自己所热爱的事物,这是傻还是勇?这是糊涂还是清醒?

    我觉得他是勇敢而清醒的,你认为呢?

    共勉,如果喜欢今天的更文,点赞鼓励一下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莫言:闭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ae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