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说过:“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是每天读书的——没有,一个都没有。沃伦·巴菲特就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我从小学到大学基本上都是从课本上学习,所以以前一直觉得学习就是读书。上了大学后,学的内容变多了、领域边广了,把书法、播音主持学到变成自己的专业。长大后逐渐才懂得学习的渠道不仅仅是读书和上课,还可以是万事万物,就比如学习大树滋养万物不求回报、阳光给人光辉灿烂的自由、小草破土而出的顽强精神等。
后来接触网络,我开启了更多方式的学习。14岁时就接触过心理学,18岁起开始系统学习它,从微博到微信公号、从免费到付费、从听书到阅读、从跟随老师到社群再回归自己,看过了不少书、听过了武志红张德芬等人的课程;18岁起学习理财,经历过长投、易投、知识大队等平台的学习,也听过、看过很多的理财知识和书籍,实践了长线、短线、热点股等投资,买过基金、可转债、股票、期权等产品;实习时学过薛兆丰的经济学、樊登的低风险创业、J小姐的形象设计和认知提高,也听过樊登读书会、混沌大学的课程、Claire老师的直播。正式工作后开始学习健身、舞蹈、占星、育儿知识、中医知识、新媒体写作、身心灵、婚姻法,体验冥想、情绪清理,研究护肤,最重要的是学会了觉察。
当然,写了三年多的简书也让我的写作水平进步了不少,唱了一年多的全民K歌让我不再五音不全,一年多的带班经历提升了我的管理、控场、交际能力。
小时候被父母老师督促着学习,后来中考成绩很不错,有几科是满分、绝大部分将近满分,随后才发现那时候的自己是没有活力的,因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大学时期找到了自己的热爱,开始自主的去做很多事,上面讲到的很多学习都是从读了大学之后的18岁开始的;毕业后不再出自匮乏要做某事。所以我现在越来越有活力、愈发有动力去做一些事情、学一些知识。
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读得越多。我好像体验到了这句话的感觉。
读书是一个指数性增长的事情,就算一开始感觉自己读书并没有什么用也没有关系。因为“记住”有好多种,有的时候记在了大脑皮层里,有的时候记在了心底,有的时候记在了身体里,有的时候记在了生命里……如果你没记在脑子里,别担心,它已经记在别处了 。要学会“投入而不执著”。
知识只停留在脑认识层面,都不是真正的求道。求真求道,是一定要体认知的,所以真实得分享就尤为重要。社群的很多时候并不是“知识点”,而是个人的体悟,真实活出来的感受或知觉是最高频的,比书本上的大道此时更能发生共鸣。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继续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