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止一次表达对摩拜的欣赏,对ofo的排斥,甚至向身边的人极力安利前者的先进,细数后者的落后。看到骑小黄车路过的人,希望用传音入密让对方接收到信息弃暗投明,换到小橙车上。
感觉说自己是收了摩拜钱都不过分,话说回来,我还真「受贿」过,无意间骑到过一次红包车,得钱1.79元,侯亮平局长应该不会查我。
投资两家车子的资本有各自的判断逻辑,不少投资基金内部都分成两派,各自站队。表面上都提供「共享单车」服务的两家公司,实际上传达出的产品感受却截然不同。
用一个不太科学的分析方法,产品的气质透露出创始人的三观性格。
ofo创始人团队全是北大高材生,常年浸淫在中国高知分子圈子里,那种周围都是高素质学霸、思想先进人士的氛围,加上环境优美、清新怡人大学校园周遭,对人的影响的非常大的。我们的很大一部分认知便来自于我们所接触的世界。
假使在ofo创始人眼里,大部分人都应该是谦逊有利,懂得物权与美德,心怀天下苍生,懂得从社会发展角度去看待身边事物。不会背三个代表,至少也是知道一代一路。
那么长年身居象牙塔的同学,对中国社会九亿普罗大众的素养认识,很可能是存在极大的理想化认知偏差的…
即使创始人去青海小镇当过一年支教老师,感受过一些民间疾苦,对人贫险恶的警惕估计还是不够的,极易掉进左倾经验主义错误的陷阱中,还别说恶人在老师面前也会礼敬三分。
最终反映在其产品理念上,ofo只用一个密码简单不变的机械锁,造价便宜的普通小单车,投到这个平均国民素质水平有多高你我都知道的商业环境里,说好听点,是堂吉柯德式勇敢。
从身边粗略的接触观察来看,ofo的损毁率、盗骑率只会比其预估的要高的多,后续报废回收运维的成本,在资本裹胁下,可能是「学生党」认识不到的。
连ofo自己都说一开始从没想过走出校园,奈何被资本的爱如潮水推着自己向前,走进闹市、走进CBD、走进商场与地铁站,与分分钟教你做人的和谐社会来一场正面交锋。
学霸们的智力肯定比我们普通人高,这些问题我们来提有点穿杞人衣服跳警察一样。那么还有另一种解释,他们知道这种模式的弊端,但在巨大的市场诱惑面前,选择性无视,先造出更多的车占领住更多市场再说,这与我们早些年不少地方官员「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方针类似,别说这些官员中不乏创始人们的学长校友。
所谓一脉相承,ofo们可能也跟学长们学到另一条宝贵经验,要摒弃先污后治的落后思维,干脆先污染不治理,留给下一任去头疼。总有人受不了坏车堵路,会花力气把它搬开。
相比起来,读过GQ对摩拜的报道后,感觉这是一群技术专家+理想主义者在做一件他们觉得很酷的事情。驱动这群人的产品理念是改变世界,而这样的人多少有些完美主义倾向,对品质服务是有更高追求的。取乎其上得其中,要得上,则更需取上上之法。
反映到车上,摩拜的三四年不需维护、合金结构、智能锁,与其说是自行车,不如看作一个移动的智能物联网骑行装置。十足的科技范儿。
在不止一个互联网领域里,我们看到两种典型的打法,一种大干快上、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在最短时间内先占领更多市场再说,另一种是长远为重,牺牲眼前短期利益保住核心玩家资格。于是我们看到滴滴成为出行出头,易到出局;美团在千团大战中活下来,今天吞并点评。
现在还很难说ofo们与摩拜们谁会胜出,但拉长时间线,从长远来看,我想,更多人应该还是希望多一些智能的升级,少一些失控的便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