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自己。
这是苏格拉底最爱说的一句话,他常常用这句话来教育他的学生。
他认为,认识自己,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课题。
一个人对自己认识得越深入,了解得越全面,走的弯路就越少,也越有可能过上满意的生活。
为此,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在研究这个课题,尝试去理解自己。
可这个课题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去认识自己呢?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心理学,希望通过心理学收获个人成长。
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
“心理学对普通人有意义吗,对个人成长和生活究竟有哪些帮助?”
这里给大家选取了一些有趣的回答:
@-陈陈陈
对自己来说,你可以更了解自己,从而对未来有一个更正确的规划,会变得更豁达; 对于孩子,你能掌握教育孩子的技巧,知道什么时候该奖励,什么时候该无视,了解人在每个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可以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 你也更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会有一个好的人际关系。
大五人格模型
20世纪80年代,科斯塔( Costa)和麦克雷(McCrae)提出,特质在很大程度上是遗传的,十分相似的因素可在许多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找到。他们提出了一个人格的大五( big five)或五因素模型(five- factor model,简称FFM),而且编制了一个测量五因素的工具,即NEO人格调查表,人格五因素包括神经质(N)、外倾性(E)、开放性(O)、宜人性(A)和尽责性(C)。
神经质(N) 也称情绪稳定性,是一个连续的变化。神经质水平高的人更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常感到心烦意乱,较常体验到消极情结,且情绪容易大幅波动。神经质得分低者,多表现为平静、适应良好,不容易产生极端情绪。
外倾性(E) 是指人们心理活动的强度,外倾性得分高者表现善于交际、精力充沛、乐观、友好和果断。相反,得分低者一般含蓄、自主、稳健。研究发现,与内向者相比,外向者有更多朋友,会花更多时间参加社交活动。
开放性(O) 开放性,也称求新性,是指对经验持开放、探求态度的程度,包括对行为的积极探索和对经验的正确评价。开放性得分高者有活跃的想象力,自发地接受新观念,有较好的发散性思维和好奇心,是不依习俗的、独立的思考者。得分低者则比较传统,喜欢熟悉的事物胜过新事物,需要注意的是,开放性与智力并不等同。
宜人性(A)宜人性是测量人际关系的维度,意指人际互动的特征,这种互动涉及个人的人际喜好由同情到憎恨的一个连续区。宜人性得分高的人往往乐于助人,可信赖,富有同情心,为人亲和。得分低者多表现出更多的敌意和多疑,缺乏合作精神,喜好控制他人,报复心强并且残忍。高宜人性的人注重合作而不强调竞争,低宜人性的人往往只顾自身的利益和信念。
尽责性(C)尽责性涉及控制自己、自律,用来评估组织能力、持久性、控制能力在目标指向的行为中的作用。尽责性得分高的人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并能持之以恒,对待工作有较高的责任感,办事牢靠。相反,得分低的人完成任务时缺乏计划和条理,容易分心,且缺乏很好的成就意志。
我曾花了99元做过大五人格测试。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我是开放性很高的人,开放性高的人有活跃的想象力,自发地接受新观念,有较好的发散性思维和好奇心,是不依习俗,独立的思考者。我也很开心我是这样的一个人,让我保持着好奇心,让我保持着对未知事物的探索。
同时,我也是一个神经质得分比较高的人,神经质水平高的人更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常常感到心烦意乱,较常体验到消极情绪,且情绪容易大幅波动。
这一点也非常的准。情绪稳定要求我做出自己的尝试和刻意练习。 这也是我需要克服,需要注意的方面。
我曾读过一本书,他说,
如果你的双脚存在缺陷,请忘掉萨尔萨舞课;如果你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画的是马还是牛,那就不要再梦想让他成为艺术家;如果你姑妈的来访已经令你难以招架,那就放弃自己开餐馆的念头。
当我学完了心理学,我去回顾自己的生活,我会用心理学的视角来审视,来问自己,我的优势是什么?我可以在哪个方面利他?我喜欢做什么?
尽管我走了一些弯路,我更愿意把他们当作试错。既然是试错,肯定就会犯错,结果可能就会失败。失败其实是认识自我的一条必经之路,因为失败,让我们知道自己能力的限度,兴趣的限度。失败是一个信号机制,提醒我们该拐弯的时候拐弯,而不是一条路走到黑。
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能够更加进一步认识自己,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比较优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所谓的比较优势,不是说你一件事情干得比所有人都好,而是在你自己能干的所有事情中,哪件事情能够干得最好。
查理-芒格说,每个人都必须清楚自己的才华所在。祝愿每个人都探寻到一条符合自己的路,有一个可以绽放自己的小天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