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读“书”

作者: 高小闲 | 来源:发表于2016-09-04 13:08 被阅读0次
初秋读“书”

天入初秋,正是“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的宜人时节。忙碌了一周,人们喜欢在周末舒缓一下身心,积蓄一些力量,期待新的开始。

身边的孩子们还在不厌其烦地专注于游戏,球场上人声鼎沸,街边有来自商家的各色音乐。唯我一人闲坐于廊下,开一角窗扉,让外面的新鲜涌进自己的一方小天地。感受生气的同时烹一壶新茗,备一方纸笔,静下心来读“书”。

此“书”既彼书又非彼书。手边的这本并无人物的纷繁,情感的肆虐,故事的穿插。有的只是线条的纵横,文墨的融合,意境的蕴生。

淘心斋主王玉宁老师的这本雅集以《楷书心语》一文开篇。尽管这篇文章已读了数遍,鉴于天气的机缘还是忍不住又翻开来,秋天毕竟是收获的季节。“与书法结缘是人生之幸事”。书法之缘并非人人都可结得,必是懂得、珍惜缘分之人方有此机遇和造化。文中讲习书,讲做人,由书及人,实则因人而书。常言道,见字如见人,是也。弟子规总序中提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古人重文,书,人不可偏废之道,可见为人乃是为书,为学的根基。我们生活的世界由无数个个体的人组成,只有人对了,世界才是对的。

《心语》提到了“楷书之纯正,在与书者的胸怀意境”。人正可成书,书正可成人。人与书在不断的交流过程中互相勉励,习书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为人也当秉承忠厚长久之道。由此,书可习得,人可立住。

写此一文当然少不得受所书内容的启发。书法艺术具有自己的魅力。无论写的是什么,书法这个活动本身就在传递一种美的享受。恰好所书内容又与书法之美相映成趣,则再好不过。王老师的扇面内容多为类似于《陋室铭》、《诫子篇》之类读来让人心神为之一振的文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由书家之手呈现于眼前是对艺术的一种再创造。使文章本身的意蕴更加绵长。使观者在这样内容与形式并重的艺术品面前有种想屈膝受教之感。整个人似不受世事纷扰,唯想静守本心。

最喜欢的当然少不得老师的斗方。一句诗、几个字,配以独具个人匠心的跋,意境呼之欲出。以“缘”字斗方为例,正中偏上一个篆体的“缘”字,配以“随缘是福,一切随缘”的跋,赋予一尺见方的书页无尽的生命力,寥寥数语,尽显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境。

至于行笔的力度,结构笔画的深浅明暗,留白的把握,断笔的时机等等专业的知识本人还处在学习之中,所知寥寥,唯一时受书画艺术所呈现的直接感官享受影响结合自身谈了一点粗浅认识,不免引众人大笑一场。

“书”要习,也要读。

相关文章

  • 初秋读“书”

    天入初秋,正是“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的宜人时节。忙碌了一周,人们喜欢在周末舒缓一下身心,积蓄一些力量...

  • 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最近书读得越来越慢了。夏日已过,初秋的风,初秋的云,初秋的月光。一切美好而缓慢,让人不知不觉中慢下来,一卷书...

  • 初秋时节2018-08-31

    初秋时节……民书秋竹(创) 初秋鸟语 心旷神怡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

  • 初秋 简书 你好

    初秋 夜微凉 打开手机 发第一条简书 一杯红茶香气四溢 充满了整个房间 悠哉悠哉 发第一次简书 你好 简书 请多多指教

  • 浣溪沙•初秋偶书

    秋雨秋风秋夜凉,疏桐月影洒芸窗,清茗一盏醉缥缃。 霜草凋枯无秀色,繁花落尽有余香,寒梅雪后更轻狂。

  • 相见欢.读词学歌

    无情冷雨初秋。水长流。寂寞东风扫叶、过西楼。妾难寐。愿相会。雁书留。懒画晨妆思念、在心头。 1988年孟秋,读花间词

  • 素颜照: 半日闲

    补充正能量: 晒会儿太阳,读点书。 浓荫下邻居家的车库黑色屋顶,古意隐约 仍然是初秋的风景。很难相信过三四周就会下...

  • 给教育涂上艺术的生命底色—读《教育的生命底色》有感

    文/曼古乔 八月有书,共读共赏。虽初秋,烈日炎炎,不必煮酒。荷叶田田,荷香醉人。 暑假余下半月时,相约晨曦中,相...

  • 读《初秋偶拾》有感

    我喜欢夜晚 喜欢有月亮的夜晚 曾经那个小院 多少梦在那里安眠 用水扦插一颗月季 低低的耳语 我以为我会在那里死去 ...

  • 初秋书(四首)

    《初秋书》 没来看你,不因过境的风,天上的火我们终归要走向火 没来山中看你枯槁的丰盈,安静的愤怒也不看万亩松涛,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秋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el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