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你对自己的信心,是你每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而真正的归属感,在于你的内心深处,对自己命运的把控,因为你最大的对手永远都是自己。」
某品牌的箱子打折,有大、中、小三种规格,原价分别是300、250和200,现价一律150。你会选大的,中的,还是小的?
有人说,得看我自己需要的尺寸大小,哪个适合我选哪个啊。
有人说,肯定买原价为300的,划算啊。
我以前是后者。
01
在《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这本书中有个「管窥效应」:就像通过一根管子看东西,只能看到管子里面的东西,管子外面的东西啥都看不见,形容一个人的目光短浅狭窄。
它指人们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会变得更为专注,但注意力过度聚焦会导致判断力下降。
比如针对上面那个例子,简单的说:「穷人思维」让我过于关注我最需要的东西:「钱」,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事情:「我的目标」。
管窥效应会改变我们做出决策的方式,我们常常会「量入为出」,而不是「目标导向」。
「目标导向」是指我先明确我不可改变的目标是什么,再考虑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要采用什么方法,利用什么资源。
「量入为出」是指看自己有什么资源,有没有好的方法,再看是否能达到目标,或者达到什么目标。
但如果一项任务的目标是合理的,那么我们就不能以资源不足为理由去否定这个目标。
「目标导向」的思维方式非常重要,它可以用在很多方面,比如工作。
02
有没有发现你的领导给你布置任务的时候经常是这样说的:「下午5点之前把明天会议上的PPT做完。」「月底这个项目要完成。」
而我们考虑的更多是如何去做这个PPT,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在下午5点前完成,我是否需要找其他人帮忙等等;
想象一下,一群工人在丛林里清除矮灌木。他们是生产者,解决的是实际问题。管理者在他们后面拟定政策,引进技术,确定工作进程和补贴计划。领导者则爬上最高那棵树,巡视全貌,然后大声嚷道:「不是这块丛林! 」
而忙碌的生产者和管理者常常怎么回答呢?
「别说了,我们正干得有声有色呢。」
我们常常是埋头砍矮灌木,甚至没有意识到要砍的并非那块丛林。
目标导向的工作方式是锻炼我们「以终为始」的思维。
03
普通人往往目标感不强烈,所以基本无法驱动自己做事。但优秀的人相反,他们不立目标不行动,始终用目标来指引自己努力的方向。
我们需要把焦点放在有结果的事情上。你的焦点在哪里,你的能量就流向哪里,哪里就会有成长。如果焦点对准目标,目标就更容易达成。
但是目标导向不是让我们把目标定得非常宏伟壮观,贪心不足蛇吞象的道理都知道。
《练习的心态》里提到一个4S内容:就是学会把目标分成一个个小任务,尽可能细分(Small),切割得小且简单(Simple),完成一个小任务的时间不要太长(Short),而且做一个小任务的时候,就专注在一个小任务上,放慢,不要仓促(Slow)。
目标分解的过程就是让我们知道要达成目标究竟要做哪些事情,也会让我们去反思我们目标的正确性:「我们究竟有没有想清楚要做什么,要怎么做? 」
网友评论
我以前是后者。——我也曾是后者,现在正在逐渐的反思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