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情商、智商,你还缺少点儿住商

作者: 小家越住越大 | 来源:发表于2016-05-03 09:59 被阅读0次
    万科住宅专家,逯薇

    以下为4月12日,万科住宅专家 @逯薇老师在深圳读书会做的一场关于“住商”的分享会。


    (笔录作者:隔壁老周    补充修改:逯薇)

    一、设计师提供的只是“硬件”,住在里面的人才是“软件”

    世界上最贵的东西是什么?房子!尤其是大深圳的房价,已经到了让全国人民都害怕的地步。作为住宅设计师,当我做设计的时候,所画的每一根线条,其实都影响着住户的生活起居。好不容易花大钱买了房子,但我们会“住”吗?

    我曾走访了那么多房子,不管居住者是20岁的女白领,还是50岁的单身子;也不管房子的是价值50万,还是2000万——其中,99%都不能称作真正意义上“美好的家”。慢慢的我明白,不管我曾经多么用心的去设计户型,房子一旦付,就再也与设计师无关。其实,设计师提供的只是一个最基础的“硬件”,而住在里面人才是家的“软件”。“居住的人”决定了一个家真正的模样。

    1.居住是一门学问,中国的居住者都很年轻。

    如果是小动物,钻进一个洞穴就可以当家了;但是,我们人不一样啊。眼下的中国商品房市场,购买房子的主力人群都还很年轻;毕竟中国开始有商品房至今才不过20年;也就是说我们大多数人,“住”的经验都不会超过20年。

    如何去把房子“住好”,与房价没有关系,与面积也没有关系。居住是一门学问,而我们都还很太年轻。大家能理解“智商、情商、财商”,但我们普遍缺乏“住商”。其实,努力掏干积蓄、背负房贷、购买房屋,难道不是为了“住”吗?房子归根到底,不过是“家的容器”。

    2.身为住宅设计师的我,在“居住”这件事上也同样会犯错。

    想要开始做《住宅设计师逯薇的写写画画》,实际的契机是2014年3月的某一天,我买错了一个灯泡——我的专业知识是,住宅应该用暖黄光灯泡,而那天,我居然买错了一个冷白光的灯泡。当我把这个灯泡拧进我家客厅的时候,我以为我在办公室。当时,我觉得我也不过如此。(PS.《家里的光》在我的公众号“家的容器”有连载。)

    我身为住宅设计师,在这些很基本的问题上都会犯错。那普通人呢?没有专业背景的首次置业者呢?大家都是居住的新手,没有太多经验,犯错的机会太多,修复的成本却太高。

    所以,我希望能够尽我所能去做一些分享,希望从这只暖黄光的灯泡开始,为居住者提供微小的“把家住好”的帮助。

    3.住的核心矛盾是:面积太小而东西太多;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收纳。

    我想写一本关于“怎么住”的书。

    第二天,有一个男人对我说了三个字:一定能!

    PS:这个男人就是深圳读书会的创始人汪洋先!(此处现场有掌声)

    住的核心矛盾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美丽的家,客厅墙角的绿植闪闪发光,亚麻地毯摸上去很舒服……杂志上的一切看起来都是这么美好。可为什么我们的家,过不成那样呢?——因为我们有锅碗瓢盆,有油盐酱醋、有生活日常。我们的家不是样板间,而是切切实实的生活。居住面积太小,而我们的东西太多。

    东西多,多到什么地步?大家只要想一想,80年代一家人有多少双鞋,现在一家人有多少?——物品数量提升了至少5倍。

    一方面,居住面积由于房价的不断攀升而被迫挤压变小。另一方面,生活物品却由于经济发展、鼓励消费而不断增加。解决矛盾的关键是:收纳。

    我不想教大家具体的收纳技巧,而是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个从上向下俯视的角度——如同把房子托在掌心,去审视如何去做收纳。收纳并不是技巧层面的琐碎技能,而本就是居住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收纳的三个关键要素

    1.“清理丢弃”优先于“整理收纳”

    我们买买买太多的东西;为了收纳这些东西继续买买买了很多柜子盒子箱子。鞋子太多,买鞋柜;玩具太多,买玩具箱。大家想一想,如果一个塑料收纳柜占了1平米,深圳的1平米面积多少钱?你家的这一平米放了什么?——是放了大学时期的资料、好几季不穿的衣服、还是早就过期的炒股秘籍?

    我们买房为了给谁住?难道仅仅是为了做杂物仓库?我知道扔东西很难,就像减肥一样难。因为占有物品是人类的本能,而舍弃物品很难。但实际上,时代早已改变,如今早已不像七八十年代那样物质匮乏,现在很多东西已经过剩了。

    你想想自己的家,除了保险柜放置的位置之外,有哪一平米的地板上放置的物品,配得上这一平米的房价?

    舍不得扔,那是你算错了经济账!——空间才是城市中最昂贵之物。

    我们需要舍弃一些东西,才能对得住那一平米的价格。一旦陷入买买买的恶性循环,就很难逃脱出来了。全部清理舍弃之后,再谈收纳。

    2.“收纳规划”优先于“收纳技巧”

    我不喜欢把收纳视为一种“技巧”。

    保证战争胜利,先要从战略维度努力,其次才是战役、战斗。如果谈到格斗技巧,就好像已经到了拼刺刀肉搏阶段,那已经是最后一步了。

    “100大收纳技巧”这样的文章,如同是题海战术,把每个空间都当成一个题库,然后去解答。而衣架上挂钩易拉罐的拉环,可以多挂一件衣服;冰箱边上多个小推车,多放油盐酱醋茶——我承认这些神器令人心动,也能提局部空间的利用率。但这些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是战术层面的细节努力而已。

    收纳的意义,你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水库。水库上游是暴雨不停的买买买,下游则是异常艰难的断舍离。收纳如同水库,决定了你的家能容纳多少东西。

    为什么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谈收纳,美国人却很少聊收纳?——因为居住条件不同,亚洲城市普遍住宅面积都很小。但我们的物品却未必比美国人少啊!收纳就是建造水库。在房屋设计、户型设计的时候,如果收纳容量做的够大,能缓和收纳问题。请注意,并不是解决,而是“缓和”。

    中国城市住宅中,普遍缺失这样的“水库”(一个户型图),这是日本典型的集合住宅户型图。它的收纳设计的非常细致,所有的收纳之和占地面积大约2%。这个占地比,是非常重要的收纳规划,小于这个比例,会导致后面的诸多烦恼。大家回家后可以把自家户型图,用荧光笔涂黄所有的收纳柜,再用剪刀剪下来拼一下,大致看看能有多少比例?(大型的入墙衣柜、大型书架等都可以计入收纳规划,而小型的、可移动的储物家具则不能计入)在住宅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购买的时候,为自己一家人、为了长期的稳定居住环境,修建与消费习惯匹配的足量“水库”。这个水库有三个基本要点:12%占地,10立方米(相当于300个登机箱),集成大柜。

    3.“管理信息”优先于“管理物品”

    收纳容量太大,就会发现那些东西找不着了。所有东西都往柜子里扔了之后,表面干净了,但是那些东西你找的着吗?我们需要处理的不仅仅是物品,更重要的是处理这些物品所携带的信息。文字是所有信息中,大脑接收有效性排行最靠前的。

    想要眼前清爽,就减少进入视线的信息。

    想要脑子清爽,就简化物品携带的信息。

    举个例子,卫生间特别容易凌乱,洗浴用品花花绿绿,帘子、塑料桶……这个几平米的地方,存储的信息太多了。比如淋浴区窗台上的一排瓶瓶罐罐,就携带了大量的信息(色彩、大小、品牌、功能等),我们可以对其进行简化。把这些瓶瓶罐罐用统一的白色的容器换装,然后贴上它们的名字在瓶子外,就既清爽又明确了。

    另外,如何简化信息的层级呢?举个例子,在我们进行储物的时候,如果用纸箱,不打开就看不见其中的内容;而如果使用透明容器,就能轻松一目了然。要努力减少信息的层级。千万不要好不容易拖出一个箱子,打开一看里面还有盒子、还得继续打开。最里面到底装了什么?估计早就忘光了!

    再举个例子。我去年做了一次我家相册的归拢。早年照相馆赠送的、超市买的等等,五花八门很多册,大小不一、厚薄不均、五花八门。我把全部相片抽出来,丢掉所有原有的相册,买了白色统一规格的十本小相册,再把相册装进纸盒子,标记XX年-XX年,按照时间分序,查找起来非常方便。

    我们管理的实际上是信息。

    东西太凌乱,太碎,才会感到不适;不是东西多,而是信息太杂,所以才会觉得乱。收纳的本质,就像整理磁盘信息一样,清理、归拢、丢弃。那些你早已忘掉的东西,信息早已失效。你永远不会再用。请果断丢掉它吧。

    三、写书,是为了整理脑海的碎片。

    虽然我有很多想法,但真正当我准备写书的时候,才发现脑子里都是指甲盖大小的碎片。假若这些想法都有用,并且我有能力如果写出来的话,那可能就不是一本小书,而是一整套辞海了。

    所以,写作的第一步,和收纳一样,都是清理和选择,留下眼前最需要的。那些碎片化的东西,都是需要整理的。即使是那些高级别的作家,可能也并非一开始就能下笔如有神,而是要逐步拼接脑海的碎片。当我开始拼接碎片的时候,这些东西也就慢慢出现了雏形。

    写书如此,读书亦如此、为什么我想要把网络连载最终汇集成一本书?——因为网络碎片化的阅读无法真正提升一个读者的认知。

    朋友问我:“你写这本书,是为钱还是为名?”

    我想,可能内心深处,是希望由这本书来收纳我人生的碎片。

    逯薇《小家,越住越大》

    这本书收纳了我的十年——我从2006年开始读近藤典子老师的书。这位了不起的女性,从三十年前开始做收纳的事业。而今天的中国,在居住这件事上,像极了三十年前的日本。我追随老师的步伐,整整十年,从读者到粉丝,从粉丝到践行者。对我而言,她是星星一样遥远美丽的人。近藤老师说:“你的家,就是你心的镜子。”十年前照耀我的星星,今天居然照进了我的生活。能由近藤典子老师为我的小书作序,我真的很感激、也很珍惜这份善缘。

    最后,想要跟大家再说一次:能把房子变成家的,不是开发商也不是设计师,而是住在房子里的、独一无二的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除了情商、智商,你还缺少点儿住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na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