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三个月,三年的留学生活就要面对最终的考验--毕业,至于结果是否圆满,目前自己信心不足,这是基于整个论文创作的悲催痛苦过程的煎熬…
莫斯科的冬天漫长而寒冷,就像面对冗长的俄语论文一样,即使厌烦又不得不整天面对。已经连续四天没有出屋,唯一面对的人也只有自己的女友,国内朋友没有联系,这边同学没有沟通。白天女友上预科课,自己在家面对的只有无尽的孤独。论文修改,准备饭菜成了自己日常的两件大事,除此之外,就业忧虑也偶尔来凑热闹。
我的论文主题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属于经济学领域,之所以硕士论文的主题范围还如此宽泛,是因为自己语言水平不过关,同时又是跨专业读研,所以我的美女社会经济学导师克拉萨维娜选定这么一个相对容易的主题。随着对论文付出的精力越来越多,关于论文方面的一些思考也就不断的向外冒出来:
1.术业有专攻。无论工科、理科还是商科,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系统的专业体系都是论文写作的源动力。我在本科的专业方向是工科,工程技术类相关,现在的硕士专业是经济学,社会科学类。工科的严谨逻辑思维本应是跨学科发展的优势,怎奈受限于外语水平的因素,没有能够学到学懂更多的经济学知识,大量的精力花费在俄语学习和课程考试方面。目前的结果是,论文中出现一个俄语的专业术语,就需要准确翻译为中文,然后结合百度,搜索相关的知识点,随时学习随时记录,一句俄语的准确理解,有时候会花费半天时间,比如物化劳动、换算实物统计法等等。
2.语言水平不到位,就像汽车没有油,寸步难行。留学的小伙伴儿,学习生活乐在其中的那部分,基本都是在国内科班语言出身,留学前语言就已经不是问题。反观自己,出来之前甚至俄语字母都认不全,一年的语言预科学习真的只是能够满足日常生活,作为学习知识的工具还差的太远太远…
3.强大的定力,耐得住寂寞。学术之路要想走的平稳,走的长远,持之以恒的专注是必备的能力,不管你是被逼出来的,还是天生的,总之没有定力,只会无限延期毕业。针对自己的研究方向,从听说过到透彻掌握其理论,直至创新研究,这是一场世纪马拉松,完成比赛的关键是你一直在赛道上摸爬滚打。
4.文笔的水平。硕士论文没有博士要求那么严格,特别是在创新方面。我的女友硕士已经毕业,同样是跨专业,对我们工程类一窍不通,不过凭借高超的文笔,采取迂回的方式,以工程类企业的薪酬体系为研究对象,顺利毕业,论文重复率极低。现在自己越来越意识到,写作能力的红利不仅体现在纸面上,同样表现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这么说吧,同我女友聊天,大多数人都会下意识的成为一个倾听者,不知不觉中聊天就会演变成她的专题演讲,因为我女友口才太好了,无论多么平常简单的一件事,经过她的讲述,那就像事情发生在自己眼前一样,超强的代入感,这就是语言的感染力,我们不能忽视。
当我的本科同学们已经奋斗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其中多数已经结婚生子…我们还在这里思考毕业论文的问题,总是感觉有那么一点心酸。硕士学位真的值得付出像我这么多精力么?我跟大多数硕士生不一样,我的硕士生涯:国内研一,国外预科+两年硕士,合计四年。好多硕士同学已经读博…当时直博的已经快要毕业…
自己走过的这条非同寻常的硕士之路,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得失利弊留给时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