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在写
远航0.48-所谓卡片

远航0.48-所谓卡片

作者: 远航员阿花 | 来源:发表于2018-06-03 22:53 被阅读0次

    大概是从开智阳志平老师这里流传开来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卡片写作法。纳博科夫、钱钟书先生、好莱坞编剧都可作为卡片创作法的有力实例。具体可参看《卡片十二问》《纳博科夫的卡片》
    在这里就不转述了,只是想聊一聊自己写卡片的一些经验和想法。
    我接触到阳老师的卡片理念已经快两年了,也加入了开智以写卡片为主要活动的部落。但是,我并没有开始写卡片。当然尝试过,但是并未形成习惯,甚至不曾努力地去贯彻老师的这个建议,即便老师的文章写得非常好,非常有说服力。

    不去做,并不是因为不赞同,而是因为它暂时无法接洽到我的认知当中。我并未弄清楚它是什么,我如何将它安置在我的生活中、我的方法体系里呢?时至今日,我终于要聊一聊卡片,是我的大脑终于结束了漫长的后台思考,同意让“卡片”在我的生命中占有一席之地。
    卡片大法如此之好,我为什么拖延了这么久才终于接纳它?每一种方法论背后,都有它的价值观,都暗含着它对世界的解读方式。而卡片,实质上是一种规定规格的信息载体,用途在于承载信息和为信息二次创造提供素材。想清楚这一点,那么我就知道该怎么与它相处了。

    其一,卡片是什么。这需要明白卡片的特质,卡片作为一种载体,当然会具备“载体”的一些特质,比如篇幅规格,比如材质,比如承载的具体内容等。
    卡片记什么内容?有的说要写自己的看法和心得,有了自己的思考,才是掌握了所看的资料。有的说要梳理资料的逻辑。有的说要概括文章大意……阳老师则将卡片分为金句卡、人名卡、反常识卡等六类卡片。
    而我的想法是,既然它是一种信息载体,它的首要功能就是信息的承载、信息的提取。那么卡片的内容自然要以便捷承载、有效提取为核心取向。大脑一次性处理信息的篇幅是有限的(可参考阳老师的“4*5”理论,是有脑科学依据的),所以一张卡片的篇幅不能过大,否则就导致承载信息过多、提取困难等事倍功半的问题。
    具体的还是要个人多写多尝试,摸索自己的习性。可以几十字的概括,也可以写几百字的摘抄,也可以标出关键词;可以写电子卡片,也可以写纸质卡片。因个人偏好而异。

    其二,卡片怎么做。卡片的具体日常制作流程,涉及到每天写多少张、卡片分类体系等具体细节。
    写多少张没有特别的要求,但我看到过有同学提出一本书做六张卡就够了。但我感觉这不绝对。虚构类的书跟社科类的书肯定有不同的卡片取向。通常卡片分类会按照内容去分,这也是阳老师将卡片分为六类的维度。
    但是,信息分类还可以有多种其他维度,比如按照信息产生的年代,这是时间维度;比如按照作者的观点,这是流派维度;比如按照信息的文字组织结构,这是按照文本风格。当然,这些维度都是复杂的、少用的,但是在某种专题研究的时候,可以有特殊的价值。

    其三,卡片怎么用。卡片除了作为一种信息的载体,它同时具备极佳的创造可供性,是一种信息再创造的材料。就如同盖房子,卡片可以是砖瓦;就如同作画,卡片可以是颜料。
    这就是所说的作家、编剧使用卡片创作的机理。一篇文章、一个长篇故事,都可以用卡片组织。具体参考老师的文章,里面已经将如何将卡片用于创作讲得非常清楚。
    但卡片一定要是写下来的吗?就比如说这篇文章,它就是以卡片为思路的形式组织的,但我并未提前制作任何卡片。即,卡片可以是提前做好,以备反复利用。它也可以是一种思维方法,在你写文章、表达想法等任何需要组织信息的时候,发挥出作用。

    所以“卡片”只是一种形式,也许你早就开始使用某些组织信息的方法,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具备了某种卡片的功能。比如摘抄、笔记,它们都是信息的片段,都是可供再创造的素材。
    如果你感觉阳老师组织信息的方法比你原先的组织信息的方法要更高效、适用,你完全可以全盘拥抱卡片大法,按照老师的建议,每天大概写多少卡、分为哪几类……这是他自己实践的方法论,肯定是行得通的。
    如果你不愿意放弃自己原有的信息组织系统,你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原来的方式,没人能断定卡片大法就一定适合所有人。
    而我则倾向于,想通了人家的组织结构,增补、改进我自己原有的体系。即,我会写卡片,但也许并不是别人所预期的那样。毕竟这些信息是我自己的素材,我有自己的信息处理偏好,不必顾虑它是否能符合别人的标准。

    远航随笔
    远航员阿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远航0.48-所谓卡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oh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