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哲思
有关《另一个选择》的解读,献给所有遭逢人生大悲痛的人们

有关《另一个选择》的解读,献给所有遭逢人生大悲痛的人们

作者: 白云阁LZJ | 来源:发表于2020-02-27 16:52 被阅读0次

    面对人生的重大变故,人们往往变得悲伤、消沉、久久沉浸在痛苦之中难以自拔,我们应该怎样才可以自我拯救,走出悲痛,充实快乐和自信,让生活回归正途呢?

    这本书的作者是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她是个不折不扣的女强人,事业成功,享誉中外。许多人都知道她曾经出版的一本商业畅销书《向前一步》。这本书发行仅两年时间就卖了 200 万本,并且连续 6 周登上《纽约时报》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第一。

    就是这位曾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有权力的女性之一的谢丽尔·桑德伯格却在她的45岁遭遇了来自于命运的重创。

    2015年5月,桑德伯格夫妇到墨西哥参加朋友的生日聚会,下午谢丽尔和大卫在泳池边玩了一会儿,她觉得疲惫,对大卫说“我要去睡会儿了”。一小时之后醒来,发现大卫不见了。她知道他下午要去健身房锻炼,所以没太在意。可是一直等到晚饭时间,大卫却还是不见踪影,这时候谢丽尔慌了,她叫上朋友们四处寻找丈夫,最后他们在健身房找到了躺在地上的大卫,脸色发青,脑袋旁一滩血。谢丽尔大惊失色,救护车很快就来了,但大卫还是在医院里离开的人世。那句“我要睡着了”,竟成了他们之间的永别。

    本该在事业家庭双丰收的年纪,与她相伴11年的丈夫大卫却意外离世,留下她和两个上小学的孩子。

    在大伟去世之后,她失去了最坚强的后盾。生活陷入混乱,工作信心全无。就这样谢丽尔开始了漫长的创伤恢复期,到今天她终于慢慢的走出阴霾,努力把注意力放在每天的快乐时刻。从痛失爱人到慢慢走出创伤,她记录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希望能帮助那些有相似遭遇的人。

    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本新书——《Option B》翻译过来就叫做《另一种选项》。在这本书里,谢丽尔和心理学家亚当·格兰特一起用亲身经历和研究结果不仅探讨我们在遭遇不幸之后该如何培养适应力,重新振作起来,还介绍了如何安慰和帮助身边正在经历变故的亲友帮他们走出低谷。

    01.

    我们都知道人生中的重大不幸,可能会让生活变得一片混乱,甚至大大改变我们对人生的看法。比如亲友离世事业动荡,倾家荡产……面对种种悲剧,大家会如何应对呢?

    这里我们要了解并警惕阻碍我们走出泥潭的3个心理陷阱

    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现遭遇不幸的人往往都会经历下面三个心理过程:

    第1种是自我化,也就是认为发生不幸是自己的错。

    这本书的作者谢丽尔在丈夫大卫突然去世后,就一度陷入这种想法里,无法自拔。

    初次的尸检报告显示大卫是因为从健身器械上摔下来,头部受伤而死,谢里尔的第一反应是:“都怪我,假如我早点发现他,也许他就不会离开。”

    西丽尔的哥哥是个神经外科医生,他觉得这份报告肯定有问题,健身器械并不高,摔下来最多有可能摔断胳膊,但不至于丢了性命。果然第2份尸检报告印证了哥哥的想法,大卫的真正死因是冠心病引发的心律失常。

    尽管如此,谢丽尔还是责备自己,为什么我没有多督促他改善饮食,为什么我没有多带他去看医生,要不然就不会这么早去世。

    不管是心脏病发还是意外受伤,丈夫的死终究都是自己的错。她总是频繁道歉,悲痛感和内疚感深深占据着她的内心。

    但实际上,已经有数百项研究表明:无论是幼儿还是成人,只要他们意识到陷入困境并不完全是他们的错,困境其实并不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更不会如影随形般相伴一生。

    第2种心理是普遍化,也就是认为不幸会影响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做一名犹太人,谢丽尔按照习俗为丈夫服丧,7天后开始试着让生活重回正轨,孩子们开始上学,自己也回到了工作岗位。然而丈夫的死已经把他的热情和自信吞噬一空,有时候开会开到一半,谢丽尔会忍不住哽咽起来,经常觉得马上就要崩溃。

    第3种心理永久化,也就是认为不幸会持续一辈子,痛苦没有尽头。

    这种反应可能最难以克服,经历伤痛之后如果变得抑郁,很容易就会觉得悲剧太沉重,自己永远没有办法摆脱。

    02.

    当人生中的变故来临,自我化、普遍化和永久化,这三种负面心理会让我们被痛苦吞噬,压抑的喘不过气来,觉得找不到出路,即便如此还是有办法摆脱这种惯性思维,怎么做呢?

    当谢丽尔意识到自己陷入了这三种心里陷阱,她通过多种方式积极自救,重新找回了生活中的快乐和意义。

    一、相信自己的复原力

    谢丽尔在书中写道,"当生活给你当头一棒,让你坠入悲伤之海,是你能做的,就是奋力游向水面重新呼吸。"当我们跨过了逆境之后,就会发现,与之前相比,我们已经拥有了更强的复原力。

    每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离别痛苦,只有接受这一点我们才能开始缓解痛苦,跳出自暴自弃的怪圈。

    除此之外,分清楚情绪当中的好与坏也很重要。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写日记每天记录自己的情绪状态,把情绪变成文字,只有知道自己的情绪才能分析处理,该放手的就放手,相反如果一味压抑和忽略情绪只会让自己越陷越。

    写日记也成了谢丽尔从创伤中恢复的关键一步,在大卫葬礼5个月之后,她一共写下了10万多字。谢丽尔把日记本放在床头,每晚临睡前都会记录下当天的三个开心时刻,这个简单的习惯就足以大大缓解他的痛苦,让情绪得到改善。同时谢丽雅还开始记录自己每天取得的成就,哪怕只是非常小的事,比如按时上班,洗完衣服或是冲了一杯好喝的咖啡,这样做看似没多大意义,但通过关注这些琐碎的事情,实际上能让我们把注意力从负面情绪上转移开,提醒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等待发现。

    没有人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就算是那些每天都笑呵呵的乐天派,背后也同样会经历起起落落。他们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依靠的就是强大的复原力。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也能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

    二、积极寻找并享受快乐

    在经历不幸之后想让自己重新快乐起来并不容易,比如在亲人离世之后,如果自己因为某件事而觉得开心,可能就会陷入内疚,仿佛开心就是对逝者的背叛。悲伤再加上内疚会让我们更难走出阴霾。

    更严重的,有些人还会产生一种叫做“幸存者懊悔”的心态,不断的质问自己,为什么死的是我最爱的人而不是我。

    过多的愧疚感只会不断的消耗我们的复原力。当我们深陷痛苦的泥潭时,允许自己开心起来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大家不妨这样想,那些已经离开的亲人,一定希望自己快乐起来,好好的活下去,而不是为此感到内疚。

    我们还要意识到,即使是在最绝望的时候,也可以感受到快乐找到生活的意义。

    谢丽尔有个叫弗吉尼亚的朋友,她的人生可以说是连连受到打击。先是53岁的丈夫在睡梦中猝死,几年后儿子又在女儿婚礼的前一晚吸毒过量去世。面对如此大的变故,不少人可能早就崩溃了,但是弗吉尼亚一样挺了过来,她觉得女儿的婚礼很重要,应该按计划进行。在操办完女儿的婚礼后,弗吉尼亚马上开始安排儿子的葬礼,儿子的去世虽然是悲剧,但也让弗吉尼亚找到了意义,她开始参加当地的毒品预防项目宣传,提倡更好的立法,她相信即使面对最悲惨的生活,也能从中找到有意义的plan B。

    三、群体互助带来治愈

    1972年一艘客机在安第斯山坠毁后,16位幸存者在冰天雪地的绝境中坚持了72天最终成功获救。这在当时被称为安第斯奇迹。在这漫长的72天里,幸存者们经历了饥饿,雪崩、冻伤,为了生存下来,他们甚至不得不吃掉遇难者的肉,不过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希望。虽然收音机里听到搜救行动已经停止,他们依然坚信自己能离开这里。为了相互鼓励,他们聊起了获救后的打算,有的人想开家饭店,有的人打算跟心爱的人建个农场,白头到老。

    当然了,光有一腔希望还不够,必须解决眼前的实际问题,心理学上把这叫做“具有充分理由的希望”。就这样幸存者们开始分头寻找补给物和庇护所,他们找到了飞机的后半部残骸,他们用破碎的木椅行李箱堵住破洞,这样一来他们晚上能睡得暖和点。渐渐恢复了体力,才最终坚持走出了雪山。

    这本书的作者谢丽尔在失去丈夫之后,带着孩子去了当地一家悲痛互助小组,在分享经历的过程中,谢丽尔意识到有些人已经慢慢从伤痛中恢复,这让她明白了不幸并不是永无止境。

    她还把孩子送到一个为期一周的恢复项目,这里的孩子都失去过亲人,这个项目两个关键目的是建立联系和培养希望。孩子们通过各种活动来认识和缓解消极情绪,同时学习分担别人的痛苦。由此可见互助小组对于走出悲痛很有帮助,因为这些人不仅跟我们有过类似的经历,明白我们的感受,还懂得我们需要的是什么,鼓励我们向目标前进。

    03

    如果是我们的亲人和朋友遭遇了人生重大变故,我们应该如何施以援手,帮助他们走出人生的“至暗时光”呢?

    一、直面别人的痛苦

    很多人可能觉得如果找他们说话或者陪着他们可能会让他们更痛苦,所以应该给他们个人空间,让他们自己慢慢恢复。

    但是事实上沉默和孤立对缓解悲伤并没有帮助。

    心理学家把这样的人称为“沉默的朋友”。为了不勾起你的伤心回忆,他们会主动避开所有相关的话题,好像什么事儿都没有发生一样,虽然这是出于好心,但是一味的对不幸事件避而不谈,只会让经历不幸的人感觉更孤独。

    谢丽尔的丈夫去世后,朋友邀请他到家里吃晚饭,饭桌上闲聊时朋友讨论的全是体育和天气。不管谢丽尔去发表演讲,还是在公园里遇到朋友,所有的人都不会提起她丈夫去世的事情,人们认为不去触碰这些痛苦的回忆就可以让她远离悲伤。可是恰恰相反,她的伤痛并没有减轻,而是有种被全世界抛弃的感觉,人们仿佛对他的痛苦视而不见,只能自己默默的承受。

    所以如果我们有朋友正在遭遇不幸,只要稍微表示一下关心给对方发几句关心的话,或者约他出来吃顿饭,都能给对方带来巨大的安慰和鼓励。那段时间,谢丽尔说最让她伤心的话莫过于“最近过得怎么样啊”,这些朋友明知道他的丈夫去世,却装作没事发生,像平时一样给他寒暄,如果能换种方式,问问她今天感觉如何,心情好点了吗?就会让她知道,你明白她在经历什么,这还是一种既简单又温暖的表达同理心的方式。

    二、“如有需要,我就会帮助你”的信念

    如果想要帮助身处不幸当中的亲朋好友,除了承认他们的处境之外还可以更进一步,最好的办法之一是让他们知道自己会随时伸出援手给他们提供帮助。这就相当于在对方心里装了一个应急按钮,只要在需要的时候一按按钮,你马上就会出现。

    实验证明,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减少焦虑情绪。1971年社会心理学家大卫格拉斯和杰罗姆辛格做过一次关于都市生活压力的经典实验,他们让参与者在充满巨大噪音的环境下完成一些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任务,比如解谜。然后记录下体现压力水平的指标,比如血压和心跳。不过其中一部分参与者拿到一个应急按钮,可以随时按下,噪音就会马上停止。令人惊讶的是虽然没有人真的按下按钮,但那些有选择的人表现的更好,解谜时失误也更少,由此可见我们往往只要知道能够得到帮助就能充满力量。

    本书的另一位作者亚当·格兰特是一位心理学教授,在得知一位学生自杀之后,他每次上第一堂课的时候,都会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让学生们知道遇到困难可以来找他,这就是他给学生们的应急按钮。

    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幸和创伤,失去是痛苦的,走出痛苦更不容易,谢丽尔勇敢的向我们展现了她内心的一面,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培养复原力,享受快乐和寻找希望是走出低谷的关键。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

    谢丽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所有惨遭不幸的真实故事,告诉所有正身处逆境的人:人生从来都不完美,但每个人的生活都存在B选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关《另一个选择》的解读,献给所有遭逢人生大悲痛的人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rxh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