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后感读书想法
卓越的人都是天才吗?

卓越的人都是天才吗?

作者: 夕月晨风 | 来源:发表于2018-05-05 15:18 被阅读28次

    文/夕月晨风

    方仲永五岁的时候,便能够吟诗作赋。他被当时的人认为是天才,为什么在十几岁的时候却泯然众人矣?可见,天赋只是上天给你的礼物,后天的努力才能造就卓越。

    那么莫扎特四岁的时候开始学习作曲,到成为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而他留下的曲目已经流传几百年。仅仅因为他是天才吗?显然不是,莫扎特的父亲是音乐家,从小耳濡目染,5岁开始作曲,等到莫扎特十几岁的时候,已经接受了几千个小时的训练时长。所以他成为了我们眼中的音乐天才。

    所谓天才,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让我们来一起揭开天才的神秘面纱!

    《天才假象——从刻意练习,心里策略到认知陷阱》这本书通过丰富的案例来论证卓越是通过持续不断的刻意练习,加上积极的心理暗示,并且巧妙的绕开消极的认知陷阱而实现的。

    《天才假象》的作者是马修·萨伊德。萨伊德是英国乒乓球运动员,多次获得乒乓球比赛的冠军。在萨伊德小的时候,父母买了一个乒乓球台,他放学后经常和哥哥安德鲁打上几个小时的乒乓球。在小学的时候训练时长就超过1000小时了。值得庆幸的是,萨伊德还有一个作为顶级国家教练的老师。同样是这个老师,将他们兄弟两招进了欧米茄俱乐部。种种原因相互关联,所以萨伊德在乒乓球上赢在了起跑线上。这也是造就他卓越的原因。

    《天才假象》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天才神话,主要有三个要点:1,成功的原理。2,如何走向成功。3,走向成功的思维模式。第二个部分写的是思维悖论,主要介绍的是如何坚定的信念,以及过滤负面信息,到达成功的彼岸。第三个部分写的是深入思考认知陷阱。

    一.成功的原理:环境,心理表征,实践

    “每一个战胜困难,收获胜利的人,都是非同寻常的客观环境受益人,人们普遍错误的认为成功全凭个人本事赢得。从不认可或者费心去看看,多方面契机协同产生的强大力量。”可见环境对于一个人所产生的影响,往往是会被我们忽视的。

    从作者萨伊德的经历,我们不难看出,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孟母三迁也是为了让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所以现在很多的父母为了让孩子成材,不惜砸锅卖铁的买学区房,只为让孩子上个好学校,因为好的学校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有些父母从小就让孩子上各种兴趣班,也是为了让孩子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并且及早的接受训练。然而,往往会适得其反。

    说到底,还是要结合孩子自身的兴趣,强制压迫只会让孩子反感,人只有从内心深处想要去做的事情,才能不断的努力,并通过刻意练习形成心理表征,变得更加卓越。

    二.如何走向成功:刻意练习,创新,反馈,学以致用

    当你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这就表明决心是很重要的。那么萨伊德在书中说到想要成功必不可少的就是持续的刻意练习。所谓刻意练习,就是你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专注并且持之以恒的努力,不断的取得进步超越自己,打破自身能力的上限。

    举个简单的例子,富兰克林在成为作家之前,就是一遍一遍的模仿报纸上,或者是书上的优秀文章。写完了就去对照,写得不好的地方下次再去改正。这就是刻意练习,并且做到及时的反馈。

    当然仅仅是模仿肯定是不够的,写文章当然需要注入我们自己的思想,这就是所谓的创新。当我们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工作中去,我们的能力在无形之中就提升了。

    想要成为一个领域的顶尖人士,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跨度。但是我们在说到时间的时候,更重要的是练习的质量,在这一万个小时里,每一个小时都全神贯注,每个小时的付出都有所得。这才能称之为“刻意练习”。

    三.心里策略:

    (1)信念

    之前听过一个故事,一个癌症患者坐在病房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子一片片掉落,嘴里念叨着,等那棵树的叶子掉光的时候,也就是我生命的最后期限。有个小朋友就画了一片树叶挂在树上。癌症患者把生命寄托在那一片树叶上,那片树叶也成了他生的信念。最后,他坚强的活了下来。

    萨伊德说,“卓越者和平庸者的分水岭就在于,前者秉持着某些也许并不真实但有着极大推动作用的信念。”因为信念,连癌症都可以战胜。那么如果我们对追求卓越保持坚定的信念,生命还有什么不可能。

    (2) 成长性思维

    成长型思维的反面就是固定型思维。

    爱迪生说,天才源自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而我们大多数人第一次看到失败的苗头,“灵光”就化为乌有了。灵感的降临并不是意外,而是对某些领域潜心研究后,厚积薄发的结果。

    成长型思维的人往往能够正确的看待失败,不妄自菲薄,也不轻言放弃。遇到事情总是会想办法去解决,而不是抱怨。成长型思维的人会保持谦逊心态,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平和的心态往往能够让他们收获更多成功的果实。

    那么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呢?萨伊德说,“鼓励他们勤奋练习,强调个人责任感,引导他们视失败为机遇,而不是对其能力的指责。”

    四.深入思考

    那么成功跟基因,种族有关系吗?

    萨伊德通过解密“黑人称霸径赛之谜”。肯尼亚的孩子生活在高原上,稀薄的空气迫使身体产生红细胞来运载氧气,同时增强了耐力。那么你可能会说,别的国家也有高原,是的,但是像肯尼亚的孩子是需要跑步上学的,每天要跑超过20千米的路程。所以这一个运动能力的优势,不是靠遗传,而是成千上万个小时训练出来的。加之,肯尼亚的饮食结构也是非常适合长跑的,它们国家的经济条件不利于开展其他的运动,所以国家专注培养长跑运动员,是使得整个体系也十分成熟。

    所以说到这里,还是回到了最初的萨伊德说到的,成功离不开成千上万个小时的刻意练习。成功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不断的练习,不断的超越自我。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看到别人成功的样子,也许真的想不到,这样的精湛技艺是要无数个小时的练习。古话说“勤能补住”,是真的存在的,出生的时候也许有些人天资聪颖,但是仅仅是天资聪颖并不能造就卓越。

    通过长时间的正确练习,身体会发生改变,大脑的构造也会发生改变,这样才是卓越的正确打开方式。

    爱迪生说,“就算尝试了一万次都没有用,我也还没失败。我不会沮丧气馁,因为每一次错误都意味着向前更进一步。”所谓厚积薄发大概也就是这个道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卓越的人都是天才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xe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