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悲惨尽头不再是黑暗

作者: 花落雨听风 | 来源:发表于2017-01-22 23:33 被阅读0次
    “这个人接受一切,原谅一切,饶恕一切,祝福一切,想要一切,只求苍天,世人,法律,社会,大自然,世界给他一样东西——让珂赛特永远爱他!愿珂赛特继续爱他!”

                                                              —冉阿让

          高一那一年,我才接触到了人生第一本外国文学《悲惨世界》,其中很大原因是慕着雨果之名而读的。所以到最后没有精读没有反思,走马观花似的阅读只不过让雨果笔下的冉阿让稍稍博取了我几丝同情罢了。

           高二有一天,突然的想起了那个被自己遗忘的“男一号”,故而重新翻开了《悲惨世界》。这一次,我也许在同情冉阿让的悲惨命运时想到了多一点点的东西。我们人类在亿万年间走出了原始森林,完成了伟大的人类进化。其间优胜劣汰,风雨无阻,终于褪去兽性,披上“文明”华衣。何故又要“悲惨世界”?是这西方的“性恶论”,基督教的“原罪说”才令这世间悲惨更多?诚然,我是相信冉阿让生而性善的,或者更愿意相信如他一样有着相似不公遭遇的下层人民是一步步被“文明”,社会逼着走上一条悲惨的人生末路的。世上恶人形形色色,人间悲惨处处可寻,在恶行与堕落面前,原谅与救赎永远行之有效。不幸,冉阿让所处的世界,公正的天平上,惩罚的砝码总是绰绰有余。这世界已然悲惨,没有了原谅与救赎,剩下的不是继续犯罪,铤而走险,就是转而堕落,彻底告别光明。这么一想 ,忽又觉着那什么“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改过自新从新做人”岂不皆是诳语?假如一回头,对上的全都是有色眼睛……??!!

            四年前的我,也许生命里充满灰色调吧,所以,我只看到了《悲惨世界》里社会的不公,惩罚的苛刻,人性的自私……

           今年大三了,或许可以尝试再读一遍。重温完《悲惨世界》后,发现我似乎,以前过于偏激了些,竟没有体会到雨果藏在“悲惨”深处的还有救赎。譬如卞福汝主教的灵魂救赎;芳汀的原谅;沙威的执念动摇,最后一跳;马里尤斯的一句“父亲”……

            我们知道最后冉阿让再获原谅,仿若重生。他的肉体深陷尘世泥淖,灵魂却早已飞升,飞到上帝身边。这,我想便是雨果的高明之处。他的小说里,善与恶的较量看似旗鼓相当实则却处处暗藏光明。不同于鲁迅的“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用的撕破给人看”,如果说鲁迅是把解剖刀,将社会的弊病,丑陋毫无保留一一呈现给人看;那么雨果就是一把手术刀,对于一切弊病的根源,揭开它,治愈它,末尾再以充满人性的理想化来缝合伤口。所以我本抱着沉重压抑的心去读第三遍,却不禁在最后对冉阿让的世界寄予了希望。

           有的人,余下的生命里,悲惨尽头仍是黑暗;有的人,苦行整个人生,绝望中寻找到希望……至少目前,我这样理解。至于雨果创作《悲惨世界》的更深层意图,我想我大概可以通过不同版本的文学评论窥视一番,但既然我不止一次的读过了它,总也要有点自己的想法不是?

    【人物形象分析】

            你好,我的第一外文男主人公:坚毅果敢,正直善良,矛盾纠结——冉阿让!

            我认为的优秀文学作品,就是要它的每一个典型都会成为经典,不可超越,不可复制。时隔多年后,我们还能对它的某句话朗朗上口,对某一人物记忆犹新……

          《悲惨世界》中典型人物冉阿让的塑造尤为成功。作品的创作历时33年,以法国的革命,战争为大背景,其间大量篇幅的战争描写,历史文化介绍仿佛让我们亲自来到了冉阿让的生活年代,见证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冉阿让。除此之外,作者更是擅长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和一切细微描写展现出冉阿让的性格变化。也使得冉阿让的人物形象更饱满立体,更具层次感。

            典型人物的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其发展变化自然受到典型环境的制约。书中,冉阿让的心理活动矛盾而复杂,融入了不甘,仇视,悔恨,善良,间或还有逃避,妒忌……故事始于冉阿让因责任和生活所迫偷面包入狱,经历了贫穷与不公正的审判,最初的恐惧随之生出了不甘愤怒,仇视报复。我相信每一场意外都是命运的巧妙安排。卞福汝主教对冉阿让的灵魂救赎应该是这本书最大的转折点 :“您向我保证要当个诚实的人。我买下了您的灵魂。我把您的灵魂从邪恶的思想中救赎出来,交给仁慈的上帝了。”——卞福汝。在这里雨果的语言描写功底一展无遗。至此冉阿让从黑暗走向光明,卞福汝主教成为冉阿让日后深陷矛盾挣扎中的支撑,“行善”与“忏悔”也成为贯穿他生命全部活动,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

          如果故事就此结束,冉阿让得到救赎乐善好施众人皆大欢喜,那么冉阿让便不会成为一个“圆整人物”。饱满人物性格的塑造还需要细致入微的活动。面对被指证的危机,善良如他也在逃避与承担之间苦苦徘徊;对珂赛特的情,他视她为亲人,母亲,妻子,女儿,把她看作继卞福汝主教后又一个灵魂的支撑。身处悲惨的世界,仅有主教的光明难以支撑冉阿让走完充满歧视与不公的余生,他需要爱。冉阿让到底是人不是神,行善过程中也允许有私心。所以,冉阿让对女儿珂赛特的追求者——马里求斯,时刻防备嫉妒却甘愿冒着生命危险救下他。不得不说,雨果笔下的冉阿让就像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一样难以精确把握,立体,饱满。《悲惨世界》用故事与人物形象的魅力吸引着读者,感染并触碰读者的心灵深处,它的每一个典型人物形象必然具有诚挚性。

            环境与人物总是相互依存,典型人物在特定条件下也会对环境发生作用。譬如危机关头冉阿让解救沙威,他的善良宽容终于感化豹子般机敏,狐狸般狡猾的沙威。善行的力量竟可以强大到化解一个人毕生效忠的执念,令沙威誓死捍卫的“法律”出现松动,最终不得不在挣扎之中选择跳水自杀。穷追不舍的沙威放过了苦役犯冉阿让,令冉阿让的行善与命运终于不再受着“法律”摆布。当然了,这也是赋予了雨果理想主义的结果。

    无论如何,愿所有悲惨的尽头不再是黑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愿悲惨尽头不再是黑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fao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