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育部出台两条引发热议的新规则。一是禁止公布学生的成绩与排名,改用更宽松的等级制度。二是禁止布置家长作业。教育改革一个明显的大方向是从应试转向素质,同时尽可能减轻学生负担。多年来教育体制被人诟病最多在于应试性过强,学生被培养成考试机器,结果导致学生只具备单一教条的应试思维,无法具备灵活多变的创新思维;同时应试教育致使学生和家长成为马不停蹄,一直轰隆运转的发动机,为了考高分只能不停的刷题,参加各种补习班,这不仅仅苦了孩子,家长要监督孩子按时完成沉重的课业负担,同时还得陪伴孩子参加各种昂贵的辅导班,兴趣班,因此为了孩子考高分,家长也要疲于奔命,苦不堪言。
教育新规扭转这种局面。减负已经喊了很多年但一直难见成效,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家庭与家庭之间形成了难以抑制的“军备竞赛”,你家孩子每天看书两小时,为了能超过你,我家孩子就得每天看书三小时;你家孩子参加了数学补习班,为了不落下,我家孩子也得参加。于是教育形成了一种“囚徒困境”,对方加码,我也只能加码,双方不断加码直到突破自己的承受力为止。用分数来衡量知识水平显然不科学,但它却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量化方法,能力高低通过一个数值就能明显的表达出来。
量化能够对人产生明显的刺激效应。人天生有一种心理,对没完成的事情心有不甘,这就是网络打卡盛行的心理原因。任何不能量化的目标都容易让人产生惰性,如果你跑步时设置一个跑量,例如五公里,然后每完成一公里,手机就给你回馈,如此你很可能坚持完成目标,如果没有具体的量化和反馈,你跑一会感觉难受,那么很容易就放弃。教育如同长跑,分数就是量化手段,它就如同一条鞭子,在你想浑水摸鱼时就狠狠抽你一下,于是你又不得不加快脚步。
考试.jpeg分数是教育焦虑的重要来源。它就像一把非常明亮又非常尖锐的切割刀,它能将学生切割成多个层级,得高分意味着你站在考试食物链的顶端,因此分数的变化时刻刺激着学生和家长的神经。新规的巧妙之处在于弱化分数的量化作用,于是学生和家长的焦虑都可以有效缓解,原来90分和100分展示出显著差距,现在两者都对应同一个优,没了量化标准就相当于抽打学生和家长的鞭子被拿了下来。其次监督作业是引发亲子矛盾的重要源头,孩子写作业不给力,思维反应无法满足家长要求时后者怒气冲天,很多情绪控制不力的家长时常在监督作业时对孩子施加暴力,因此监督孩子作业对家长而言是苦不堪言的负担。原来不做不行,新规出来后,不少家长可以光明正大,心安理得的卸下重担,因此不少家长对新规是乐见其成。
一部分主动负责型家长可能会陷入认知失调的迷茫。他们会疑问,我对孩子过分严格是不是太苛刻,对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放过是不是太强迫?这些家长可能会觉得自己就像解放前压迫剥削农奴的反动地主阶级。这些疑问只要想想体制化教育的最终目标“高考”就会明白,高考就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毫厘之间的差别就可以让学生的命运产生巨大影响,家长对孩子之所以如此苛刻,家长和孩子内心之所以如此焦虑,正是因为意识到高考竞争的残酷性。
只要高考指挥棒不改,任何新规都难以产生显著效果。事实上在新规产生后,主动型家长会发现自己的工作更难做。原来的判断参照系消失,考试,分数,作业等衡量方向和进度的指标消失,这就如同跋涉者丢了手中地图,因此很难去调整自身以便确保自己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就使得主动型家长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重构参照系。
分道.jpeg这就有可能在教育层面产生“阶层分化”。如果没了地图还想要继续前进,那么你必须花费更大的精力去探索方向,去重构新的有效参照系。由此就可以在群体中产生分化,原来大家手中都有地图或指南针,你可以被动的按照地图的指示前进,现在地图没了,其中一部分主动性弱的人会就地躺下,前进本来已经很辛苦,现在地图没了,还得自己去探索新方向,那更是苦上加苦,而且自己摸索的方向还不一定对,万一错了那得吃不了兜着走,于是眼前最理性的选择就是立刻停止前进。而主动性强的人会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去寻求新的方向,只要能让自己前进,他们就矢志不渝。于是一部分人故步自封,另一部分人慢慢前进,时间久了,两部分人的距离也就约拉越长。
新规之后有可能导致学生未来的阶层分化。教育不但是增强个人认知能力,生存能力的最好方法,也是个人改变自身命运,实现阶层跃迁的最好方式。古时候对普通人而言机遇很少,你只能“学而优则仕”。如今人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但对人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大,而且在互联网时代还形成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弱者恒弱,那些能力强的人机会越来越多,能力弱的人不但吃不到肉,可能连片汤都喝不着。问题是能力从何而来,只能从教育中来。而家长是孩子成长教育中比老师和学校更加关键的因素。
虎父无犬子,优秀的家长,孩子优秀的概率更大。家庭教育始终是家长的自留地,偷懒的家长再妒忌也不能要求政府禁止其他主动勤奋的家长给予自己孩子更多的关怀和教导。教育新规之下,教育竞争很大一部分会转移到家长身上,家长的引导和作为将更加重要。被动型家长彻底懒散,主动型家长更加进取,这就像两个不同类型的园丁,一个让植物自生自灭,另一个细心呵护,你说哪个园丁照料下的植物能更加茁壮成长?由此学生间的差距迅速拉大,而且人在成长期的可塑性最强,错过了这段宝贵时期,后面再施加干预效果就会非常有限,于是现在产生分野的学生,他们的差距在未来就难有弥补的可能。
主动.jpg新规后,主动型家长教育负担更承重,但收益反而更大。想象一下奥运会上的长跑比赛,多名选手在赛道上拔腿飞奔。突然你发现一部分对手速度突然慢了下来,此时你乘机加速,加快速度当然很辛苦,但是能让自己与对手的距离越拉越大,这种辛苦所获得的收益不是非常划算吗。负责任的家长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他们都不会推卸自己对孩子应尽的引导责任。学习很辛苦,教育也很辛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成长过程很艰辛,种树人为了让“树苗”成长也得付出不懈努力。孩子的教育是十多年的耐力赛,过程有时快,有时慢,有时还遇到瓶颈期,其中的快乐只有经历足够多的辛苦才能体会。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其实是收益率最高的投资。为了让孩子在十几年的成长期里健康发展,你需要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精力。但是一旦你将正确的学习方法传授与他,帮他建立良好的品格和毅力,让他懂得独立自主,从那之后你就一劳永逸的不再担心,不再辛苦,而且孩子成人后有了能力,除了养活自己,不再给你带来负担之外,很可能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创造巨大价值,从而为他也同时为你带来巨大的荣誉。
教育有一种幻觉,那就是所谓的“寓教于乐”。现在有些人倡导基础教育就不应该给孩子任何压力,应该迎轻松快乐,让孩子放任自如不管不顾,老师安排的任务多一些他们还抱怨。错过本该特殊关照和加以调教的最佳时期,在孩子最容易接受影响的时刻没有帮他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让他建立起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思维模式,相反他看到你的懒散怠惰,吊儿郎当,于是有样学样,他自己也变成跟你一样不思进取,不学无术,将来长大后没有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立足之地,到时候他会回过头来埋怨你,责怪你,像你一样推卸自己的责任,于是两代人相互指责,相互看不起,于是痛苦总量大得很。
新规或许只是一纸条文,但引发的将是难以想象的命运变迁!
请关注公众号,让我们共同学习进步
qrcode_for_gh_00f6e6bb0b6c_258.jpg 新书上架,请诸位朋友多多支持: WechatIMG1.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