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四年是最独立,最自由的。
中学生和大学生最大的区别是:大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中学生是被动地受教育,而大学生是主动地受教育。听从老师的安排、听从课程的安排,那是国家教育对我们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由地设计和发展自己。但是在大学里,关键在你自己,时间是属于你的,空间是属于你的,你自己来掌握自己,自己来学习。

2.爱情,友谊和知识
爱情这东西可遇不可求,你不要为爱情而爱情,拼命求也不行。大学期间同学的友谊是最可珍贵的,因为这种友谊是超功利的、纯真的友谊,同学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学好专业知识技能,使自己成为合格的专业人才,以后一方面可以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个人和家庭来说也是谋生的手段。

3.大学读书
鲁迅先生在这方面有非常精辟的见解:年轻人大可看本分以外的书,也就是课外的书。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的研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要去读三方面的书,第一,语言,包括中文和外语,这是所有现代知识分子的基础。第二,掌握专业学习的方法。通过具体学科、具体课程的学习,掌握住专业学习的方法。第三,要博览群书。要学陶渊明的经验——“好读书不求甚解”,用鲁迅的话说就是“随便翻翻”,开卷有益,不求甚解。
4.长远的目标,打好自己的底子
鲁迅先生说:“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他说得很清楚,生存、温饱是物质方面的,发展是精神方面的。现在是人生的准备阶段,还不是参与现实,还不是赚钱的时候。当然你做勤工俭学是必要的,也是应该提倡的,但是你不能在大学期间只忙于赚钱,要不然以后你会后悔的。今后的社会是一个竞争极其激烈的社会,是一个发展极其迅速的社会。在这种发展迅速、变化极快、知识更新极快的社会,要不断地变动自己的工作,这就靠你们的真本事。要从自己一生发展的长远考虑,就是讲功利也要讲长远的功利,不能从短时的功利考虑。抓好自己的这四年时间,把自己的底子打好。这样,你才会适应这个迅疾万变的社会。你必须有定力,不管周围怎么样,不管同寝室的人怎么样,人各有志,不管别人怎么做生意,不管别人在干什么,你自己心里有数——我就是要扎扎实实地把底子打好。
5.诗和远方
梭罗曾说:“人类无疑是有力量来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生命的质量的,人是可以使自己生活得诗意而又神圣的。”理想目标就是现实条件还不具备,需要长期的等待和努力准备才能实现的目标。在将来就可能为自己创造一个大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