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宗璞《紫萝花瀑布》
正面描写,以“瀑布”来比喻,将紫藤萝优美的整体形象动态地呈现出来。
02.花朵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 宗璞《紫萝花瀑布》
细节描写,赋予紫藤萝花以生命,使静态的花跳动起来,突出了花的生机盎然。
0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
把花当作“人”来写,将竞相开放的花态写得栩如生。
04.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名手画的吧。——老舍《济南的冬天》
“卧”字写村庄,写雪,写他们的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营造了一种安适恬静的氛围。
05.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鲁迅《社戏》
“船”在前行,“山”在后退,所以把山写动了。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 必须先确定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分析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五、最后对比两句诗用来说明“化静为动”的妙处:
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南朝·何逊《入西塞》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杜甫《宿江边阁》
蔡绦在《西清诗话》中赞美杜诗“因旧而益妍”(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七引)。仇兆鳌也说:“何诗尚在实处摹景,此用前人成句,只换转一二字间,便觉点睛欲飞!”
何诗只是一幅图画,只写实景,杜诗则摹情状。何诗月上波中,仍是幽静的。杜诗月翻浪中,则是动态的。波光粼粼,忽明忽暗,月影摇曳,忽散忽合,便觉有波光在读者眼前晃动。
杜诗的妙处,是将静态画面,改成活动的影片。改换一二字,竟能“点睛欲飞”,当然不啻是“益妍”而已!其实,这样一改是实景和摹情区别。杜甫的已经有一种情感在里边了,而何的还是一张画,画只是物而已,还不是生命体。
记住,文字是有生命的,也即是活力,内在的张力。
你告诉给读者的东西,不如让读者自己亲眼看到来的实际。无论你吹得如何天花乱坠,那都是你的,而不是读者。分析或说明的文字,这是什么?这就是说教。叙述一件人物事态,不如让它自己表演给读者看。记住:让它自己表演给读者看!
动态的演示,能构成活生生的场景意象,自然浮现得格外清晰。抽象的理论概念,太模糊,不如转化为具体的图画。而一般的图画,不如让它动起来表演。初学者犯的一些毛病,比如说教,我们应该避免。应该让读者自己从你的文字中感知你的喜怒哀乐,而不是听你说喜怒哀乐。
要让画面表演起来,你的文字就是一部电影一部故事。如何呈现?让文字表演,让文字动起来,表演成一幅或者连续画面。让读者看到,如同电影一般,然后知道,这个电影要表达什么。那么,这篇文字就成功了一大半。
王维的少年行不可以说不美。但是,美的身影有些模糊,不如老杜的逼真而有活力,故此,也不如老杜的深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