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2691888/e9dbd51ce5c05b62.jpg)
怎么,没有看见陆逊吗?看是看见的,但是并不在意。起初只看到一个背影,后来坐下之后,用眼梢的余光带到,好象是位白面书生。
那怎么不招呼一声呢?是架子大、眼界高,瞧不起他吗?当然不是。而是心不在焉。一向那么沉着冷静的人,今天居然也会有点心急起来了,人在这里,心却早已飞到了樊口山的大营中去了。
是不是想念刘皇叔?有这个因素,但是次要的。
他是在想,我明天一回到樊口山,马上要把脑子里酝酿好的许许多多的东西统统倒出来,光是令箭就要发不少呢,而且要快,一定要抢在周瑜火烧赤壁之前就把一切都安排好,晚了就捞不到好处,发不了大财了。
刘家能否取得三分天下,与曹、孙两国鼎足而立,关键就在这一仗上。就象俗话所讲的一样,“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翻)”了。
可是现在我连写锦囊的时间都没有呢。看来只有明天归途之中在船上随想随写了;本来我想利用途中半天时间来弥补今晚这一觉,现在只好不睡了。
――孔明为了复兴汉室,真是废寝忘食,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现在他满脑子全是抢曹操家当的心事,反复考虑有没有疏漏不周之处,担心着叫皇叔准备的那些东西可曾按锦囊之上一一齐备……
因此,根本没有那份闲心思来敷衍、应酬。周瑜不作介绍,他也就见若不见,不来理会了。
陆逊想,嘿,好大的架子,我这么大一个人坐在旁边,你只当不看见!你不认识我,我却认识你的。
你刚到江东时,我就在吴侯的大堂见过你的面。在这之前和以后,也曾听到过不少关于你的传说。
我知道你是扇不离手,手不离扇的。今天怎么荡着十根胡萝卜头,连扇子也不拿了呢?你倒真是一副逃走的架子!
周瑜倒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见手下已经给孔明添上一副杯箸,斟好一盅美酒,便举起酒杯,朝着孔明道:“军师请用酒。”
先生把手一摆,“且慢。”
“怎样?”
孔明郑重其事地说:“亮少停停便要登坛作法,召请天神天将,乞借三日东风。故而需要戒斋,忌沾荤腥,只可食用清白净素。”
陆逊在旁暗暗叫好:这家伙的做功真是到家。还要吃什么净素呢,真见鬼!我只要一句话,叫你荤食吃不得,素斋咽不下!
诸葛亮除了是做功之外,还有一层用意:这是与周郎同饮的最后一席酒,而且吃得很特别,也很有纪念性:吃的是素斋。今日这顿素斋一吃,刘家就可以发财致富了,不必象以前那样点着铜钿过日子了。
大都督当然不敢怠慢,对他的这种区区要求自然尽量满足了,否则他食用荤腥,作法不虔诚,东风要借不到的,便立即吩咐火头军去办素斋,“需要净素!”
火头军也是又气又好笑:军营里吃素斋倒是第一回听说。有什么办法呢?那些刀、砧、锅、铲、碗、盆、瓢、勺……全得用碱水洗干净,冷水漂清爽,再用烫水泡一泡。免得等一下借不到东风怪咱们家什不洁净,那可吃罪不起!
――他们倒挺认真。须臾,素斋办就,送上筵席。杯箸也都重新换上了一副新的。
于是,桌面上阵线分明:这半边是净素,孔明得天独厚;那半边荤素相间,周瑜和陆逊合吃。鸿沟为界,互不干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