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生活十讲

作者: 倩邪 | 来源:发表于2016-02-16 21:34 被阅读545次

高三的时候听蒋勋讲红楼梦,欣赏他在文学,美学上的深厚底蕴。后来买来《生活十讲》,功利地说,是为了积累作文素材。

如今,抛去考试压力,重读这本,依旧觉得,这是一本好书。

我读:生活十讲

一.新价值

社会的价值观,应该多元,不以单一的标准衡量一个人;个人的价值观,应该留有余地,不断追寻而又能够知足。其实,后者是前者的延伸。正是因为人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价值观,才不需要去与他人做无谓的比较,而是真诚待己,反观内心。追求无止境,而又知足常乐。

二.新官学

抛弃传统价值观念中的偏见与傲慢,不要认为处于边缘的人生活就一定困苦,不要让已有的知识将自己的头脑束缚。平等开放地接受,欣赏他人。不禁想起这样一句话:

人多多少少都是按照自己的模式活下来的。当别人和自己差别太大时会感到生气,过于相像又会觉得悲哀。                                                                                                        ——村上春树

也许,我们需要的是,接受每个人的不一样的自信与大气。

三.新伦理

当代社会注重法治,但也不应该失去伦理道德的约束。古代伦理中有许多东西值得传承:因为物质上的匮乏,人们更多地反观自身,省视自己;因为距离之远,人们做成一件事,需要等,从不会那么容易。

难绝对是生命中幸福的开始,容易从不是应该庆幸的事。      

新的伦理与旧的伦理不会存在明显的孰优孰劣,我们也不应该断然地否定旧道德,而应该抱着敬畏之心去重新思考。

四.新信仰

真正的信仰应该是关乎心灵的,可以并敢于实践。

单单成为一种知识没有意义。反而会成为沉重的包袱。甚至是一种“知障”,因为有知识就会卖弄,会被知识牵绊,反而是一个教育程度不高的人,生活在土地当中,很自然地就会有信仰,会认为“我知道的,就要去做”。        

我也开始和蒋勋一样,喜欢“行深”这个词。它告诉我们,不仅要行,还要深入专注。

信仰的含义实则非常宽泛。中国人都有一种普遍的信仰,那就是人情。在如今大力倡导的时代,这种信仰与法律规范有着很多矛盾和冲突。但其实,人们过于强调这些人情伦理,一方面是不是因为规范的长期不完善呢?旧道德很多人在阐述,从一个完整的福利制度中建立起来的新道德却很少有人说。

信仰并不是盲从,它与怀疑相关。一个真正的信仰不会因为质疑就瓦解,而是在一次次的辩证判断中更加完善坚定。而这样的辩证思维是建立在自信与独立之上的。现在很多人选择信仰是因为自身的空虚与无力,企图通过信仰快速得到救赎,然而他们不知道,信仰不会救人,只会让人们在对自身的思考改进中进行自救。

我读:生活十讲

五.谈物化

春秋战国物化的环境激发了诸子百家思想的多元,然而如今最可悲的是,物化已经慎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学校学术领域。

大学生们关注更多的是,如何去投递简历,如何通过面试,如何最轻松地获得更高的薪水。他们不太会去深入专业,思考这个产业,这个国家的未来发展。

在这个时代,物化就像一个巨大的绞肉机。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有坚定的立场不要被卷入,尤其是学者和公知。

六.创造力

宗教经典何尝不是一种文学。宗教更多的是书本最终体现的样子,而孕育这经典的环境,作者的心境,都是属于文学范畴的。而且,单纯的宗教是几近盲从的,有了文学性,会凸显思想性与人类最本质的尊严。

神话与科学并不矛盾。阅读神话会激发我们探索未知,而这正是科学的源泉。孩子从小阅读神话,长大可能成为一个文学家,也可能成为一个科学家,总之,他会有无限的创造力。

七.文学力

个人认为,蒋勋先生最擅长的就是谈论文学,从最开始接触他讲红楼梦的时候就已经发现。

文学有时候就是一种小偷的工作,要偷的,是人生的线索和迹象。

文学是有力量的。它会让你思考真与假的平衡,纯粹的真或纯粹的假都不能成为极好的文学;它相对于哲学,更注重追寻思考人生真谛的过程,而这些比答案更加迷人;它会让你注视与尊重每一个生命,转换看事情的角度。

现在的作家,很容易与金钱,政治沾染,无法静下来专注于文学,因此缺乏以时间酝酿的专业度与精致度。

具有独特文体的文学是令人着迷的。阅读一个人的文字,你能感受他(她)的心跳,呼吸,笔触与情怀,从而知道是谁。如果一个作家真正能做到如此,不可谓不成功。

八.爱与情

这个世界,每一件小事都有着因果。我们不应该介入太多因果,因为有因就会有果,有果就免不了让我们烦忧担心。

爱就是一场人人逃离不了的介入。爱可能是长久的,但是长久的爱最终绝不是靠瞬间的砰然,而是你的智慧,你的才华,你的包容。

永远不要相信“这世上我只爱你一人”,这样的爱不真实也不容易长久。一个人生活在这世界,还要去爱父母,爱朋友,爱其他普通人。只有被这些爱包围的人,才会是一个心智健全,富有责任感,值得托付的人。

九.情与欲

情欲不是纯粹动物感观的刺激,而是在欲后升华为情,将彼此交与对方。

十.新食代

吃并不只是消化一种食物,有时更是消化一种情感,一种关于家庭,关于土地,关于传统的情感。

当我们离开家乡,最想家的可能是味蕾。

前几天看《中国好歌曲》,对一句歌词印象深刻:这饺子煮了很久很久,一千年了够不够。吃着饺子,仿佛能与几百年前的古人心电感应,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负担使命。

做菜的过程亦是等待的过程,等得越久,最后的成果所富含的心意越多。

我读:生活十讲

生着,活着。

相关文章

  • 我读:生活十讲

    高三的时候听蒋勋讲红楼梦,欣赏他在文学,美学上的深厚底蕴。后来买来《生活十讲》,功利地说,是为了积累作文素材。 如...

  • 读《生活十讲》

    读蒋勋先生的书是从今年年初开始,而这本《生活十讲》已经是第二次阅读,觉得是时候写点什么了。 让物质的东西少一点,让...

  • 读《生活十讲》

    春天已经到了,惊蛰已过,天气还是时阴时雨,时冷时热,人的身体已经舒展了,但是冷飕飕的感觉依然明显。 疫...

  • 读《生活十讲》

    看完蒋勋的《生活十讲》,一边看一边渴望能够接近蒋勋先生笔下的人物,比如蒋勋在书中提到的非常崇拜的电影导演阿巴斯,我...

  • 我读蒋勋《生活十讲》

    读蒋勋《生活十讲》 既饱经沧桑又富含智慧,既上有苍生又下有生活,这是《生活十讲》这本书给我的总体印象。 1、 一个...

  • 读蒋勋《生活十讲》

    不让孩子成为只会学习的人。 但没有用来学习的时间也要做有意思的事,而不是虚度。 自己好像还蛮希望能给孩子温暖和爱呢...

  • 读《生活十讲》第一讲小得

    今天花了一个小时写的读书笔记被误删了。我的日更发什么啊,已经坚持110天的日更不想中断,于是忽然明白,这是一次考验...

  • 生活十讲

    找回生活的信仰 有自信的人 充满富足的感觉,总是很安分的做自己 从痴有爱则我病生 没有绝对精神上的快乐,也没有绝对...

  • 《生活十讲》

    一切皆苦,起心动念就是苦! 这本书买了好久,封还没有拆,看到还有好多没有拆,钱! 共十讲,方方面面,有几讲很有共鸣...

  • 《生活十讲》

    蒋勋﹙1947年-﹚,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读:生活十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fzp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