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效率的本质
很多人常常拒绝学习,拒绝学习的理由和痴迷于学习的理由一样——不知道它有什么用。
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车是人类腿的延伸 -----使人们走得更远
望远镜是人类眼睛的延伸———使人们看得更清
计算机是人类大脑的延伸——使人们算得更快
学习是人类所有能力的延伸------使人们拥有更多的能力
拒绝学习的“死结”是:
1.拒绝学习就不不可能有机会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
2.由于不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是什么,也就不可能知道那收获有多好,多大
3.既然对学习的好处无从了解,自然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每掌握一项新的技能,就感觉自己重生了一次。
任何知识的获取,都是不可逆的。在知道它的一瞬间,它就改变了一切,生活因它而变,却无法还原。
学习重要的起点:
起码学会一种技能。无论这个技能有多简单,多普通,学会之后总是可以让学习者了解“习得”带来的大不同。
一旦拥有了一个起点,学习欲望就像发了芽的种子,无论多大的石头都压不住———越来越茁壮,越来越坚强。
2.学习的基本途径
获取知识最基础的手段是:“体验”。
更高级一点获取知识的手段是:“试错”。
更重要的获取知识的手段是:“观察”
对“体验”“试错”“观察”进行补充的是“阅读”。
3.主要手段
“正确的思考',才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主要手段。
4.经验局限
个体的经验有限
为什么人们总是异常痛苦于不被理解,并且在那么强烈的认同“理解万岁”之类口号的同时,又常常无法理解他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受到自我经验的局限,而这也是经验主义局限的根源所在。
群体经验的有限
个体面对无法亲身体验的知识,其表现往往为恐惧: 而群体面对无法亲身体验的知识,
其表现为疯狂。
不仅存在无法通过个体或者群体经验获得的知识,还存在与现有经验相悖论的知识
5.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基础是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这件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其实难得很。
阅读理解是输入部分,输入完成之后,需要经过大脑进一步处理:需要记住的,就要记住,并且可能要依赖复习才能真正记住。
不需要全部记忆而又有用,就要用文字存档,并且要想办法保证将来能够找到。
新输入的信息与曾经输入的信息如果类似却不完全相同,就要花时间仔细分辨,以免将来使用的时候出差错;
新输入的信息与曾经输入的信息如果有关联,就要想办法研究清楚——要知道,大脑中存储的信息要多到一定程度才可能会“融会贯通”
检索能力建立在相当熟练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之上
大部分人无法认真,仔细地把每个字都看清楚,更不用说揣摩字里行间的逻辑关系了。
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据重要位置
写作能力-----写出简洁,有效,准确,朴素,具体的说明性和说理性文章的能力。
实践能力是自学能力最终转化为真正价值的根本
自学能力的打造从我们认真对待它开始的,它就像人一样,你对它好,它才会对你好。
完全靠自己学一个东西吧———管他是什么呢,并且一定要学好,学到比相当数量的人好。
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
对抗“选择性输入”的最好办法就是借助我们最好的记录工具——纸和笔
有条件的话,最好固定一段时间来把那些目前暂时无法理解,支持的,反对的,无所谓的论点和观点记录下来。
了解学习的进程
1.学习过程中有很长时间一点进展都没有,但从某一刻开始突飞猛进,而后又是长长的一段时间所谓“平台期”。
2.在学习的任何一个学习阶段,都会有一段时间进展缓慢。只有经历积累的过程,“量变到质变”的效果才会出现,才有可能突飞猛进。
网友评论
文章排版干净清晰,很有条理,阅读时有益还不累,超赞!
金句:
“获取知识最基础的手段是:“体验”。
更高级一点获取知识的手段是:“试错”。
更重要的获取知识的手段是:“观察”
对“体验”“试错”“观察”进行补充的是“阅读”。
每掌握一项新的技能,就感觉自己重生了一次。任何知识的获取,都是不可逆的。在知道它的一瞬间,它就改变了一切,生活因它而变,却无法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