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我的日更计划心理
「头脑风暴」前必不可少的一件事

「头脑风暴」前必不可少的一件事

作者: 路过的车轱辘 | 来源:发表于2022-08-05 15:32 被阅读0次

    曾经我也很讨厌开会,但在连续几年被社会教做人后我逐渐发现开会的重要性,比如在项目/任务初期需要新创意新想法的时候。

    现代大部分高度分工的公司里,没有人能包办项目所有的新点子,因为不同同事间有业务隔离,而且哪怕是统揽全局的领导对于一些业务的细节也不一定能考虑周全。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个经典的方法就是开组会「头脑风暴」。要么大家围绕一个大的主题各自贡献新点子,互相研讨、评价、筛选出好主意汇总成一个大框架;要么在一个想法的基础上不断修改优化激发更好的方案。

    「头脑风暴」的流行,得益于它看上去「很酷」,而且当人们参与其中时会有「每个人都创造力迸发」的感觉。

    但长期参与「头脑风暴」的人可能会发现,并不是每次都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有研究发现对于「头脑风暴」,有一个前置动作很重要。有和没有,小组讨论的结果会有明显的差别。那就是会前的个人准备。

    「头脑风暴」可以分为两种流程展开。

    第一种是单纯的群体研讨。大家从一开始就直接进入到讨论环节,在研讨的过程中产生想法,我们可以称之为「团队结构」。

    第二种则是先个人准备再群体研讨。大家在会前先各自想好一个点子,然后带着各自的想法在会中抛出供大家讨论,我们可以称之为「混合结构」。

    虽然只是多了一个准备动作,但后者的效果明显要比前者要好得多。

    具体来说,后者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想法数量是前者的三倍、所产生想法的平均质量比前者更高、而且在识别「最佳想法」上的表现也比前者更好。潜在原因如下。

    1.想法的数量

    「混合结构」产生想法数量比「团队结构」更多,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团队结构」可能会有「搭便车者」存在,就是光出现不出力。因为所有人都在发言,所以有些人可以「蹭团队」而不被发现,不思考不发言,干等团队讨论结果。但「混合结构」因为要求每个人各自准备自己的内容,所以从根本上排除了「纯摸鱼」的可能。

    第二是评价担忧。很多人会担心自己在团队面前出丑,因此在「团队结构」这种非强制发言的情况下,可能会选择保持沉默,不去表达自己观点。但因为「混合结构」在流程上要求每个人都表达自己观点,所以每个人都会至少贡献一个想法。

    第三是信息阻塞。「团队结构」的现场轮流发言,每个人产生和表达观点并不同步,后发言或者没想好的人很容易受到先发言者的影响,限制想象空间。「混合结构」虽然也有先后顺序,但因为每个人都是事先准备好带着想法来的,不容易产生相互干扰。

    2.想法的质量

    首先,「团队结构」中「搭便车者」除了会拉低团队的想法数量,也会拉低团队的想法质量。由于「搭便车者」本身在群体讨论中处于「沉默状态」,因此他们既不会提出高质量的想法,也不会对别人想法的优化起到实质性作用。

    其次,虽然直觉上人们认为团队互动中产生的想法会比个人单独产生的想法要好,但这种说法并没有任何实证的支持。

    最后,考虑到「混合结构」中每个人都会「被迫」参与并表达出个人的想法,在做前期准备时会更上心,对于自己想法的质量要求可能也会更高。

    3.识别「最佳想法」的能力

    同样是因为每个人都「被迫」参与到讨论中,「混合结构」下每个人对于群体讨论的参与度和投入度会更高,因此对于不同想法的判断也更加敏锐。

    另一个潜在因素是「当局者迷」。「团队结构」中,因为参与讨论的所有人共同经历了想法产生的全过程,因此可能难以从主观角度识别想法存在的问题。

    「混合结构」中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不知道想法产生的过程,因此可能更能从客观角度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总结

    「头脑风暴」虽然广受欢迎,但必须要注意群体思维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想让组织成员不被相互阻碍,最大效率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可能需要在「头脑风暴」前先让每个人各自做好准备再投入到群体讨论中。

    参考文献:

    Girotra, K., Terwiesch, C., & Ulrich, K. T. (2010). Idea gener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the best idea. Management science, 56(4), 591-605.

    Stroebe, W., & Diehl, M. (1994). Why groups are less effective than their members: On productivity losses in idea-generating groups. European review of social psychology, 5(1), 271-30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头脑风暴」前必不可少的一件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gqv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