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inLight写作成长营旅行·在路上
(inlight写作打卡——w9)行一程山水,盈一弯心醉:探访天

(inlight写作打卡——w9)行一程山水,盈一弯心醉:探访天

作者: 低效率的勤奋者 | 来源:发表于2017-08-19 15:56 被阅读0次

    原以为我和九寨沟之间,只差一张火车票的距离,当我订下火车票后没几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击碎了我梦想中的天堂。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捡拾大大小小的过往,在风轻云淡的日子里,让自己远离那份喧嚣,随几片闲云,挽一抹暖阳,放空心灵,踏上一段全新的旅程。

    成都,是一个我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城市,终于要与它近距离接触,就有一种莫名的心动和亲切感。

    作为蜀汉故都、现代文明重镇、地方特色有十分鲜明的中心城市成都,它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先民栉风沐雨、辛勤耕耘的足迹,在悠悠岁月之中,流淌着的是讲不完的美丽、听不厌的浪漫和说不尽的传奇。

    安顿好住处,开始出发,打车去了犀浦站,乘坐犀浦到青城山的快铁约三十分钟到青城山。

    问道青城山

    问道青城山  八百里幽幽青城,二千年寻宗问道!好一个寻仙问道的清幽所在。

    山间石径,枝叶蔽天,曲折蜿蜒;青藤倒挂,怪石苔藓,幽兰芬芳;

    雾起时,白烟氤氲,苍松绿竹消逝;蒙蒙若仙境

    即便游人如织,依旧青山隐隐水迢迢,遮天蔽日的古树为行人挡下了炎炎夏日的烈日骄阳,山间潺潺流水荡涤着潜藏在内心深处的烦躁不安,山间清凉的风吹散了多少凡尘往事,让人情不自禁的安享当下的岁月静好。

    快走几步,与后面的游人拉开距离后,恍惚间峰回路转,又一片静谧所在,一路行来,偶有一片片的小瀑布群沿山石轻轻缓缓流泻,总惹的行人或驻足观赏,或戏水耍玩。

    青城山上有很多古朴的石刻,静默的守候在青城山上,见证岁月流转。

    山上每隔一段路就有一个供游客休憩的小亭子,山亭多取枯树为柱,以树皮盖顶,树根为凳,枯枝古藤为装饰,和道家“抱朴”、“道法自然”的思想相呼应。

    青城山——山巍峨挺立、水灵动秀气、树苍翠欲滴。动静总相宜,自然天成。

    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青城山的灵秀与道的玄幻水乳交融,实属天作之合,山与人,人与自然,祥和而浑厚,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独享当下的清幽,徐徐前行,我大声的吟诵着东坡先生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拜水都江堰

    游罢青城山,必当拜水都江堰。青城山至都江堰景区有直达的公交车,大概一个小时就直接到了水势浩大湍急的都江堰。

    都江堰,不仅是天府之国的源头。它,也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体现。天府之国因水而生,它因此成为一座城市性格的起源。

    一道堰,沃野千里,泽被千年;一个人,历经十八载,披肝沥胆,终成就千古伟业。都江堰,无坝、无字、无言,它已经不再是一个景点,它是以天下苍生为念的大慈悲。堰是一座碑,碑是一道堰,饮水思源,拜水都江堰。

    秋雨先生说:

    都江堰承载着千年的历史,

    悠远而厚重

    火烤水泼,水旱从人

    造就一片天府之国

    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

    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

    满城水色半城山

    都江堰的水

    静卧若寒云,水脉泽蓉城

    喷薄如怒雪,浪如奔马催向前

    见证了古堰那千年职守和万年担当

    这水是承袭千年的人文涵养

    是天人合一的价值理念

    轻轻走过,就难以忘记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

    水乃生命之源。人生天地间,万物皆有灵,虚怀一份敬畏,一份感恩,收获的是更多的善意和馈赠。

    古堰流碧,凭水临风,任思绪万千。

    探访清逸雅致处——杜甫草堂

    从天府之国首府成都市西郊的青羊宫出发,沿着浣花溪西行,便可来到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唐代“诗圣”杜甫为避“安史之乱”,于公元七百五十九年冬来成都后在朋友帮助下建成的草堂。

    进入草堂寺的山门,你立刻就能感觉出那种超脱尘世的幽雅和神秘气氛。于是,飘飘然,如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远离了喧嚣的闹市,嘈杂的人群。

    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根草,每一丝空气,每一缕阳光,都无不显示出草堂的清幽,僻静。园中,青石小道纵横贯通,道旁绿树相依,几棵树和几朵花就能各自形成小巧的园圃,点缀着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楼宇亭榭。

    一条清碧亮丽的浣花溪环绕着草堂,那潺潺的流水把草堂四周洇润得花草葱郁而林木茂盛,弥散出雅逸的氛围和盎然的生机。

    夕阳映照下的草堂,泛出一层亮丽的金黄色光泽,使丝丝茅草显得富有质感。翠竹芭蕉依偎着土墙竹窗,留下了满壁绿荫,过滤了尘世的喧嚣。

    “半生落魄已成翁” 居住在寒酸而低矮的草堂,但诗人却十分满足与自赏。杜甫身处穷迫之境而无厌世之心,就连屋顶被秋风卷走后极度窘迫之时还高吟“安得广厦千万间”,为全天下受苦人着想。这样的高风亮节,怎不令人佩服!

    历代文人墨客前来瞻仰这一胜地的不计其数,无怪乎冯至先生这样说:“人们提到杜甫,尽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草堂。”

    “安得广厦千万间”……再次走进这茅屋,仿佛走进了一个人那难以瞑目的梦境,茅屋为秋风所破,激起了他内心的火热,秋风吹动浣花溪水,吹动一个人家国天下的思虑忧患。

    于后人,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小桥流水,古镇人家——黄龙溪古镇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古镇情怀,小桥流水,烟笼人家。

    黄龙溪古镇,历史悠久并拥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川西水上古镇。

    一水划镇而过,两岸都是用青石铺成的石板路,有些地方还存有昔日的棚廊,水面有数座铁吊桥连接,河畔有一株古榕,盘根错节,据说也有好几百年的历史,已成为古镇的标志。

    清代风格的街肆建筑仍然保存完好。青石板铺就的街面,木柱青瓦的楼阁房舍,镂刻精美的栏杆窗棂,无不给人以古朴宁静的感受。

    黄龙溪坐拥古朴与厚重,笑纳四海八方来客游戏。它位于成都附近的双流区,当你走入其中,沿着曲折回环的清澈溪水,踏着水气氤氲的青石板路,在熙熙攘攘的游人中穿行,自有一份淡然和安宁。

    黄龙溪古镇不大,很有“水城”的味道,成都市本地人很喜欢带着家人朋友来古镇放松一下,在清澈见底的溪水里戏水玩闹,当地人甚至把它当成本地泼水节的所在。

    这里弯弯曲曲的石径古道,河边飞檐翘角的木质吊脚楼,街道上的茶楼店铺,古庙内的缭绕青烟等,无处不展现出一幅四川乡镇的民俗风情图,给人一种古朴而又新奇的感受。

    不得不说,如果时间足够,沿着入镇的路一直往里走,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廊桥,值得观赏。

    这座桥规模巨大、气势恢宏,当地人说这个廊桥之前府河上就有一座铁索桥,就在这个廊桥前边不远处。

    下地的村民,上学的学生,卖货的商人,都从这铁索桥上过。就连结婚的喜庆队伍也从这铁索桥上过。

    熟悉了,习惯了,抓着这晃晃悠悠铁索渡过河,还蛮自在,还蛮逍遥,还蛮神奇。还增加了古镇的神秘感。

    若说铁索桥不稳当,可晃晃悠悠的经过了很多很多年,没有要过一条人命,村里的老百姓已经离不得这个铁索桥了。

    后来一座气势磅礴的水泥大桥建成了,横跨府河两岸。又在桥面上加修了风雨廊式仿古建筑。彰显出了古镇龙水文化,桥身上装饰了六个可以吐水的龙头,可谓锦上添花。

    从此大桥再也不晃悠了,踏实了。车马摩托都可以行使,来去自由。廊桥楼亭遮风避雨,小商小贩桥上摆摊叫卖,繁荣了,繁华了。

    可老人远远望向那铁桥的眼波里,尽是留恋与不舍。

    不可错过的成都美食

    美食和美景皆不可辜负,来天府之国,不品尝成都的美食,简直是一大憾事。

    据说:北京人吃面子,图个尊严;上海人吃情调,显示高雅;广州人吃材料,讲究本味;成都人吃味道,追求口感。

    成都的美食是麻辣鲜香五味俱全,原以为在家里吃过川菜,到成都才知道什么叫做正宗,原以为成都无辣不欢,吃了不辣的菜肴小吃才发现,这厨艺是一绝,即便不辣,味道依旧唇齿留香,让人由衷赞叹。

    成都作为美食之都,可以提及的菜肴随便一点都是一串子:辣子鸡丁、鱼香肉丝、水煮牛肉、火爆腰花、灯影牛肉、樟茶鸭子、粉蒸排骨、合川肉片、回锅肉、姜汁热味鸡、板栗红烧肉、麻油鸡、太白鸭子、东坡蒸猪头、麻婆豆腐、鱼香茄子、家常豆腐、白汁菜心、开水白菜、麻酱凤尾、石斛花生米都是其代表菜。

    成都因小吃众多而在美食界享有盛名。到成都游玩,不吃小吃,怕是会遗憾一辈子的。成都的小吃花样繁多,而且琳琅满目,五味杂陈,在一家小吃城,推出的套餐能让人吃到不下十种小吃:

    担担面、铜井巷素面、海味煨面、豆花面、红油素面、红油面疙瘩、蛋花面、奶汤羊肉面、三鲜子耳面、牌坊面、沙罐煨面、脆臊面、宋嫂面、酸菜肉片旗子面、豌豆扯面、口蘑面、三坛菌面、稀卤面、宜宾燃面、查渣面、龙抄手、钟水饺、奶汤菠饺、郭汤圆、赖汤圆、醪糟小汤圆、肠旺粉、酸辣粉、豆花水粉、川北凉粉、双流白家肥肠粉、米凉粉、旋子凉粉、石磨豆花、冰汁豆花、菜豆花、鸡丝豆腐脑、跷脚牛肉、、酸共米块、荷哲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inlight写作打卡——w9)行一程山水,盈一弯心醉:探访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gut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