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学常规漫谈(老王唠教育)之208

教学常规漫谈(老王唠教育)之208

作者: 东哥杂谈 | 来源:发表于2021-02-09 07:58 被阅读0次

教学常规漫谈  之208(0209)

今天谈谈说课模式。

说课是备课与上课的中介,是教师从上课的程序流程设计转向理性指导下的综合设计。它有较强的理论支撑,有预想的过程行为和希望达到的目标。这样,说课过程的组织就有一个模式可研究,有方法问题可探讨。

1传统说课模式

一些学校将“说课”作为教师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时,往往对说课缺乏基本的研究,其组织与准 备过程都比较简单,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说课还停留在“个人全程准备”——“群人一次听评”的简单模式。

个人全程准备的一般步骤如下。

(1)教师将已有的教案转换成说课说稿(说案)

重新审视教学目标→寻找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确定重点与难点→提出突破重点、化解难点的办法并指出“办法背后的教育原理和策略;梳理教学过程→将教案中的“个人明白”为主的教学程序,转变为“他人明白”的教学程序,弄清程序设计的理论依据;

提炼教学方法→将教案中隐含的教学方法提炼出来,集中表达本节课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法教师个人将先前自我储备的旧教案转换成说课,在没有分学习说课基本原理的状态下,即使个人对“什么是说课”比较清楚,但往往受个人的知识储备和理论功底的限制而难以高质量地完成说课准备。

(2)教师直接根据说课要求写出说案

大体程序是以下几个环节: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弄清理论依据→写出说案。

2传统说课模式的弊端

(1)个体投入

从备课到说课基本上是教师个体创造性劳动。从构思阅读、收集资料,到教案形成然后转换为说稿,几乎全部在说课教师身上。其他众多教师参加说课活动时只起了一个听众作用,况且有的教师与说课教师是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他们对教材不熟悉或钻研不深,评议时难以深入,只能作一些粗略发言。这就造成说者责任重,听者轻松;表面热闹,“实效不大”的现象。

(2)单向传递

说课时的信息传递是单向性的,形成了教师个体对教师群体的“满堂灌”。由于说课活动在不少单位开展时,仍然停留在少数教师身上,这样对大多数教师的激励与导向性就会削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学常规漫谈(老王唠教育)之20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gyq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