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读书散文
我们对李清照有多少误解

我们对李清照有多少误解

作者: 沐晨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22-06-12 18:00 被阅读0次

上学的时候读李清照的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觉得她肯定是一个多愁善感、才华横溢的女词人。

后来又看到史料评论,说她和丈夫赵明诚琴瑟和鸣。想着她这样一位女词人,要家境有家境,要才华有才华,感情之路又羡煞旁人,真是幸福至极,一定是被命运眷顾。

但最近深入了解后,才发现,我们对这位书香才女,有很大的误解。

李清照的年少时期确实很幸福,父亲李格非饱读诗书,是进士出身,也得到了苏轼的赏识,是一个为人正直嫉恶如仇的人。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在宋史里记载说她“亦善文”,可见也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女性。

所以在这样的书香世家成长起来,经过耳濡目染,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诗名”。

我们课本上背诵过的《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是她十六七岁时的作品,喝醉酒,划着船,在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就很生动地体现出来了。

18岁的时候,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互相倾慕,结为连理。

赵明诚家世显赫,父亲做到了当朝宰相,但他个人却生活很节俭,喜爱收藏,两个人经常一起研究碑文古书,“相对展玩咀嚼”。

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也让他们互为知己更加幸福。

但好景不长,朝廷内部的新旧党争,让赵明诚的父亲和李清照的父亲成为政敌。

李格非被列入元祐党籍,被罢官且不得在京城任职,赵明诚的父亲担任当朝宰相,基本上是他主导在处理这个事情。

当时新旧两党的后代甚至下令不允许通婚,所以李清照在夫家的处境非常艰难,后来不得不离京和娘家人一起回到原籍,也就和赵明诚被活生生拆散。

不过政治变幻莫测,随着赵明诚的父亲去世,赵家被告有贪污之罪,家被查抄,李清照也便和赵家人一起回到山东老家青州去生活。

后面的十年他们生活相对平静,远离京城纷扰,彼此也更加相爱相知。

也是这时候,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取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大概的意思是,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觉得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青州十年后,赵明诚重返仕途,他们俩之间的感情也有一些微妙的变化。

李清照在词里说:“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而令她“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事情,除了相思,还有孤独。

因为他们一直没有孩子,这时候李清照已经快四十岁了。

而这时候的赵明诚官位越来越高,也养了不少侍妾,和李清照之间变得更加疏离,很少见面。

在当时那个年代,没有后代,让李清照承受了很多社会舆论的压力,他们的一些朋友在诗词中也有提到,直到赵明诚去世,也没有留下子嗣。

公元1127年,金人大举南侵,北宋灭亡,这时李清照44岁,这时候他们夫妻的感情有所好转。

她和丈夫在山东也感受到战火,于是开始往南京转移,但要安全运送他们这么多年的收藏不是一件易事,即使已经放弃了很多不重要的,筛选下来要运送的藏品也有十五车。

“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 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 

后来在兵荒马乱中,不断保护这些文物的安全,也给李清照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我们以为李清照是一介女子,可能在深闺中只关注儿女情长,实际上她对国家对政治一直十分关注,也在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

她很看不惯宋高宗主张投降的作风,写下了“江山留与后人愁”。

更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表达自己不肯苟且偷生的志向。

可就是这样的李清照,她深爱的丈夫赵明诚,却在做江宁知府的时候,听说有人要起兵作乱,他竟然深夜把绳索从城墙上扔下去,一个人弃城而逃,举动非常令后人不齿。后来兵乱被他的手下平定,全城百姓才没跟着遭殃。

这年七月,赵明诚因病去世,只有49岁,这时候李清照46岁。

她在丈夫去世后写下了《孤雁儿》来表达她内心的痛苦: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没有了家人庇佑,还要保护那些文物,她在乱世中生活举步维艰。

当时还因为文物被人诬陷叛国通金,她一气之下索性将剩余的文物捐给了国家,以证清白。

过了几年,有个官员叫张汝舟,向李清照表达倾慕之情。结婚之后才发现,这个人是冲着她手里的藏品来的。

当张汝舟发现李清照手里没剩下多少文物时,便露出了真面目,对李清照态度恶劣,还有家庭暴力。

李清照在《投内翰綦公崇礼书》中说:

“视听才分,实难共处,忍以桑榆之晚节,配兹驵侩之下才。”

意思是说我与张汝舟实在难以相处,我怎么会在自己的晚年,以清清白白之身,嫁给这么一个肮脏低劣的市侩呢?

可是那个时候又没办法离婚,怎么办?李清照想到了一个办法。

就在结婚100天之后,李清照状告丈夫骗取科举功名。按照当时的法律,妻子状告丈夫,不管是非,妻子都要入狱两年。

尽管如此,刚烈如李清照,也是一告到底,这个案子还一度闹到了皇帝面前。

最终张汝舟被判罪名成立,流放到广西柳州。李清照则被关押了九天后,在好友地的营救下出狱。

经过家国的巨变,李清照在词里也表达了自己的痛苦“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之后的十几年,李清照一直以诗词藏品为伴,也写下了: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很多这样的名句。

我们现在来看李清照的举动,觉得很自然,但在宋朝那个“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时代,她二婚的举动,以及二婚又离婚的事情,当时受尽了诟病。

甚至去世后到明朝依然被很多文人批判,后来到了清朝,有很多史学家为了美化李清照的形象,把她二婚的经历抹去了,说都是污蔑,让她更符合传统意义上的女性。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所以我们自然以为她为人也很婉约。但实际上,她特立独行,不受时代的限制,充满家国情怀,不会为了世人眼中的形象来委曲求全。

她和赵明诚有琴瑟和鸣,也有失望怨怼。她始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清醒地看着世间,保持着自己的真实,真正活出了自我。

即使在九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没有做到像李清照这样,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且不被外界影响。

她在后半生将生活和精神的双重痛苦,倾注到诗词里,在过了九百年之后,我们依然在吟诵。

而在这些文字面前,我们仿佛看到了她,这个在寒风中伫立的女子,虽身体柔弱,却心若磐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再读起,心生更多敬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对李清照有多少误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gzg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