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哲思读书
简年2:生命的确重得不能承受

简年2:生命的确重得不能承受

作者: 西瓜嘻哈 | 来源:发表于2016-11-06 00:06 被阅读157次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确切地来说不能仅仅算是一部小说,而更是一部哲学作品,一部社会学作品以及一部心理学作品。下面从两个方面来谈谈末学对于这部作品的一点点理解与思考。一是其中包含的许多隐喻性的话题,这些话题涉及如下几个领域:个人(肉身与灵魂),国家和政治方面,文学艺术领域。另一个是作品中的复调艺术,让不同的声音同时存在、同时表达。

隐喻性的话题:

初看上去,整个小说似乎围绕着同一个主题“性”来展开描绘。但其中却饱含了许多对于个人生命、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宇宙的思考。深藏着许多隐喻性和暗示性的东西:

个人:作者主要探讨了一个人的肉体与他的灵魂的关系。从古希腊开始,围绕着本体论的哲学便始终在探讨肉体与灵魂这个绕不过去的问题。人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人有灵魂吗?灵魂与肉体是对立的还是统一的?......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肉体不可思议,灵魂不可思议。更不可思议的灵魂与肉体居然能结合在一起。”一位古希腊先哲曾无不感叹地说。那么,对于这个问题,小说中又是如何呈现的呢?首先,作者即开始议论,到底是轻好,还是重好?这里其实隐喻着:轻即是我们纯粹的灵魂,它是一种自由的象征,是人类的一切美好、逍遥、远离尘嚣远离世俗的幻化;而重则恰恰是我们沉重的肉身,是那些负能量,那些丑恶的东西或者是那些我们背负着的生存的压力,就像是西西弗背上的巨大石头。或许人人都渴望“轻”,但人人都无法摆脱“重”。“轻”未必全然地美好,“重”又未必一无是处。托马斯既渴望纯粹的爱情,渴望灵魂的飞升。但同时他又总是在眷恋着肉体带来的快感,陶醉于那种堕落、肮脏的肉体的快乐中,面对特蕾莎(神圣的爱情的化身)和许多其他的女性伴侣(肉体的满足)他总是陷入两难的抉择。而特蕾莎也一样,她从她的母亲那里似乎继承了某种对于肉体的认同,而她自身的灵魂却总是在洁身自好,在往上攀爬,总想摆脱那肮脏的肉体,但却无法摆脱。

国家,政治:这里小说主要探讨的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它也包含两个对立的范畴:一是集体主义,一是个人主义。当一个庞大的国家建立起来,必然要完善它的种种制度,这样必然会剥夺一部分人的利益。那么,个人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究竟哪个更重要?难以回答。当所有的人都高唱着进行曲积极参与劳作,为这个国家奉献时,是不是人人都异化成了机器呢?或者说,人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他的个体的特殊性,是在于他与别人的区别。如果没有了区别,人还是否依然存在?而在作者看来,苏联的社会主义运动显然是要消除这种差别,以达到所谓的“绝对平等”。而这样的“绝对平等”在本质上却是反人类的、反自然的。因为它消解了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同时也让人失去了自由。所以,这样一来,许多民主人士所倡导的“平等与自由”实则是一个悖论:有平等,就毋要自由;要自由,便失去了平等。

文艺方面:在20世纪初期,出现了反对传统文艺观,反对建构的“解构主义”文艺观。在小说中,萨比娜画了一组比较特别的画,称为“背景组图”。旨在打破现实主义,打破艺术上固有的一切。她对于苏联时期所要求的严格的现实主义画风是这样评价的:“那些画表面总是一个完美无瑕的现实主义世界,而背后呢,就像是舞台背景的那块破布后面,人民看到的是不同的东西,某种神秘的或者抽象的东西。”“表面是清晰明了的谎言,背后却是晦涩难懂的真相。”其实艺术又何尝不是赤裸裸的人性的展现?有多少人表面上是谦谦君子,背地里却是蛮横禽兽呢?又有多少人借着伟大的口号,伟大的“主义”的幌子来不断地满足自己的私欲,践踏他人利益呢?所以“解构主义”文艺观破斥了那些宏伟的描绘世界的蓝图,他们宁愿去找寻一些肮脏的角落里的“烂布条”,以期展示真实。昆德拉在小说中也反复讨论了人类对于“粪便”的态度。既然“粪便”也是人身上的一部分,那它也就享有人体其他部分同等的地位,而为什么人类如此排斥它呢?这岂不是人类虚伪的最大体现吗?

复调艺术:主要是四个关键人物的声音的对位,而作者自己作为一个叙述者,又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视角,也构成一个声音。所以,在我看来,全书大致表达了5个不同的声音。

托马斯:这个人物有着许多作者自身的影子,也是全书的一个核心人物。托马斯自身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作为一个男人,他对女性善良却又多情;而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他既渴望灵魂的皈依又无法摆脱肉体的堕落给他带来的快感。他自己也一直在不断地纠结、不断地反思。就这样一路推动着故事的发展,也使得作者想要表达的“二元对立”的核心思想在他的身上展现出来。

特蕾莎:这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女性,她把爱情视为最神圣的东西,她在骨子里认为这个世界上是存在绝对的真理的,她代表的是生命的“重”,是一种肩负责任的态度。“也许在特蕾莎的思维模式里爱情更像是一场完全相互奉献肉体的交易,而对特蕾莎来说只有完全奉献肉体才表示付出了灵魂。”(摘自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冯国军《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人物性格分析)她本质上是善良的,是神圣的爱的象征。但面对托马斯的不忠,面对政治的动荡和世界的荒诞性的本质。她又不得不怀疑自我了。

萨比娜:与特蕾莎刚好相反的女性,代表了女权主义。激烈地反叛一切。完完全全的“媚俗”的对立面。她要背叛曾经压迫过她的一切,包括了她自身。但是,在完成这一切之后呢?“你可以背叛亲人、配偶、爱情和祖国,然而当亲人、丈夫、爱情和祖国一样也不剩,还有什么好背叛的?”作者在文中这样议论。背叛的终极就是虚空,就是把自身也否定了。这明显也是一个悖论。

弗兰茨:这是一个把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完全割裂的男人,他向往美好的爱情,却没有勇气摆脱传统的世俗的束缚。他认为的最美好的东西,包括爱情,总是在彼岸世界,他这样的分割实则将灵魂与肉体分割开来了。他认为两者是对立的,是不可调和的。

作者:作者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像是一个默默地坐在角落看戏的观众,他总在小说的故事情节进展中突然插入自己的观点。他一方面采用上帝视角严肃地审视着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弗兰茨等人的表演,并对他们做出一些评价。另一方面,他又似乎在和读者讨论着一些政治的、生命的、哲学的话题。隐隐包含了他对于世界的某种看法。这在全书中是一个十分巧妙的设计。

�f�|����

相关文章

  • 简年2:生命的确重得不能承受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确切地来说不能仅仅算是一部小说,而更是一部哲学作品,一部社会学作品以及一部心理学作...

  •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2)

    一夜都没有合眼,两条腿膝盖以下又酸又疼,骨头里面的痛,像是走了很远很远的路,爬了很高很高的山。是的,当昨天下午两点...

  •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2

    小时候,我对朋友说: “如果没有父母,我就死命的堕落” 那个时候,母亲不让我干活,只让我学习。她把活全部干完。 我...

  • 我的书单—一本好书让我的孤独闪闪发光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城南旧事》 《光速成长》 《穷爸爸富爸爸》

  •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生命不能承受之痛

    曾经在大学的时候,记得有一位美女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本书——《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书中的内容大致如下: 有一位绅士,...

  •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生命不能承受之痛

    曾经在大学的时候,记得有一位美女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本书——《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书中的内容大致如下: 有一位绅士,...

  •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王红家庭贫寒,父亲早逝,母亲腿部三级残疾,有一个弟弟。一家人从小住在一个小瓦房里,这个瓦房冬天透风,夏天养蚊子,雨...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2

    波希米亚的墓地都象花园,坟墓上覆盖着绿草和鲜艳的花朵。一块块庄严的墓碑隐没在万绿丛中。太阳落山的时候,墓地闪烁着点...

  • 生命不能承受最穷

    1.很久不联系的好友突然联系你,不是借钱就是结婚这话果然不假。大学时候的室友兼死党突然给我发一句在吗,我能看到上一...

  • 生命之不能承受

    人的忍耐程度是有限的,当达到了一个临界点,情绪会随着体内暴躁因子的增多,而崩溃爆发,甚至不受控制 ,被情绪所掌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简年2:生命的确重得不能承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hbg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