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井》 中国西安电影制片厂 1987年出品 片长130分钟
影片讲述了太行山区深处的老井村的村民吃尽了缺水之苦,这里生活的人们,祖祖辈辈一代接着一代在这里打井找水,从清道光年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之初,在老井村的周围留下了120多眼的枯井,每一眼的枯井都让老井村的人,付出了血的代价,至今,村里的人吃水还是要到山外去挑。
村里的老年人把打井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村里的年轻人的身上。返乡知青孙旺泉和容貌俊秀的农村姑娘赵巧英高考落榜后回乡务农,他们两人正在热恋中,他们都有着向往山外世界的共同志向。但旺泉的爷爷为了给旺泉的弟弟(疯子)娶个媳妇,为了换娶亲的钱,偷偷地硬是把旺泉许给了本村年轻的寡妇段喜凤作倒插门女婿。旺泉知道内情后,在以前的同学的帮助下,开了结婚证明,决定要与巧英一同离家出走。旺泉的爷爷知道后,便来到了村口,在村口横着一把大铡刀,气势汹汹地把他们给拦住了。他认为,巧英虽好,可是她是一个高中生,中看不中用,何况她的心想着山外,老井村能留得住她吗?如果让旺泉与她好,旺泉岂不也要离开了老井村?为了留住旺泉,爷爷砸锅摔罐,骂天骂地,硬是把他们给拆散了。也正在这时,旺泉的爹意外地被炸死在井下。迫于家庭的压力,旺泉只好答应与喜凤成亲,去做了倒插门的女婿。
为了能让村里的人喝上自己村里的水,旺泉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打井上。在省水利局的推荐下,他参加了县里举办的水文地质的学习,学成归来后,他便决心用科学的方法来打井。他与村里的年轻人,设计打井的位置,在打井的过程中资金耗尽了,全村的人都搬出各自家里所值钱的家具,木材,缝纫机,自行车等东西,旺泉的爷爷也把自己的寿材抬了出来,用作打井的资金。井,终于出水了,老井村的人能喝上自己村里的水。为了纪念这一时刻,村民们集资刻了一块石碑,竖在水井旁,石碑上镌刻着“千古流芳”的四个大字,是为了纪念祖祖辈辈为打井而死去的人,让他们的这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千古流芳。
我以为,影片中的故事和它的片名一样,平淡中却充满着沉重的力量。虽然没有曲折动人的情节和扣人心弦的戏剧矛盾,却捕捉到了古老民族最深刻的矛盾的冲突,那就是落后的婚姻包办与现代婚姻的自主,传统的文化观念贫瘠与现代文明广袤的对峙,人与自然与自然与人的伦理观,土地,个人与集体的取舍等。让我们领略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行程,人物命运的沉浮,现实生活的变迁。让我们体验到了伟大的民族不屈不挠的千辛万苦的世代拼搏的精神。也让我们接触到了鲜血淋淋的,严峻残酷的,渗透着上千年来的落后愚昧的太行山深处农民的生活缩影。这一种时空跨度大,历史纵深深,深邃古朴远,进取精神美的影片,使人感受到了一种振奋,一种雄壮,更是一种希望。
就像是影片中被强化了的视觉焦点,寓意深刻。那就是电影镜头从地面往井底看,里面漆黑的一片,不知道井底是什么情况,这是一种未知,一种危险,是对老井村世代打井的农民来说,这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不知死去多少人都未果的难题和沉重的使命。从井底往上看,是黑暗包围着一线光明,是一种未来的希望,一种成功的喜悦,是老井村人坚持打井的精神信念。
我也以为,影片中的男主公孙旺泉的内心是承载着历史责任和个人情感的主要载体。现实的压力和性格上的软弱使他放弃了自己的爱情,委曲求全地入赘到了寡妇的家里,在村里欢庆终于有了自己的井水的时候,有谁能体会到他的痛苦?巧英更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她有知识,向往美好的爱情生活,向往外面的广阔天地。但她在感情上是彻底地失败者,不仅失去了自己挚爱的男人,连对于爱情的追求也化为了泡影。当她心爱的人在老井村打出水,也安家落户生儿育女时,她唯一的出路就是被迫而逃遁。太行山的高耸,老井村的凝重,整部影片从老井村人与自然的对立受制于自然,再经过几代人的千辛万苦地去征服自然,重与自然形成和谐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难想象,要达到这一和谐统一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几代人的代价?表面上看,是一个悲剧性的历史循环,但这一循环是螺旋式的循环,从量化的角度来讲,其结果一定是会圆满的。
影片结束了,我也从苍莽粗犷凝重祟高的老井村中走了出来,是一部高度写实的影片。影片中的苍凉质朴的山西民歌为主旋律的音乐,至今还在我的耳边久久地回响。我喜欢这一部影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