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诗】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意译】
一片绯红的枫树林在深秋白玉一样的露水侵袭下凋谢、衰败了,高高的巫山和在两岸高峰夹持中的奔腾的长江水,笼罩在一片凄凉、肃杀、阴森的氛围中。涛涛滚滚的江水从地上一直涌到天边,强烈的风和阴惨的云从天上一直阴到地下。去年看到菊花开的时候我曾经流下泪来,今年看到菊花我又流下泪来,流下像从前一样的漂泊思乡之泪。这个孤舟是我回故乡的唯一依赖,此时我不得已把船系在岸边,其实所系的不只是一条舟,而是我欲回故园的一片乡心!深秋的寒意,处处在催促着人们拿起刀尺,为家人缝制刀尺。我在船里远远地听到白帝城上传来“暮砧”的声音。
【赏析】
《秋兴八首》是杜甫在四川夔州所写的,安史之乱结束,杜甫离开四川成都要回故乡去,他乘船从四川向湖南、湖北那边进发,他离开成都,曾经在夔州滞留了一段时间。大约过了三年的时间,他继续开始了回家的旅程。《秋兴八首》就是在滞留夔州第二年的秋天写的,是一组连章的诗,其一是其中的第一首诗。
《诗经》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就是打比方,“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秋兴”就是由眼前的秋天的景物而兴发的情感。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玉露”是白玉一样的露水,李白的《玉阶怨》中写到“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这首诗用白露、水晶帘、秋月营造了一派凄凉寒冷的意境。“白露”有一种洁白的暗示,而“枫树林”却是秋天最美的一道风景,杜牧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里是说枫树经历霜打之后,颜色要比二月开的花儿还要火红、鲜艳。杜甫说“玉露凋伤枫树林”,这里“玉露”所隐藏的白色和“枫树林”所隐藏的红色形成了鲜明的的对比。而中间用了“凋伤”两个字,是说深秋时候的霜露把红色的枫叶都摧残到开始凋落了。那红于二月花的枫叶是热情的、美丽的,而杜甫笔下的枫叶呈现的是一派凋零的状态,那么美丽鲜艳的生命,就这样凋伤了,这就越发让人感到生命逝去的悲哀。正如李煜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生命的陨落。
诗歌起句用“凋伤”二字写出了生命凋落的悲哀,接下来接着写悲哀,“巫山巫峡气萧森”当时杜甫正要坐船顺着长江到襄阳,然后到长安去。因为战乱杜甫滞留在夔州,夔州城就在巫山和巫峡之间,在巫峡旁的高山上,“巫山巫峡”虽然只写了四个字,可是包罗很广:从山到水从高到低,都包含在里面了。“萧森”给人以萧瑟阴森的感觉,在冰冷的霜露使得枫叶掉落的深秋季节,诗人在夔州的长江边,抬头,看到高高的巫山;低头,看到翻滚东流的长江水,江水夹在两岸高高的山峰之间,从上到下,都是一片凄凉、萧瑟的秋景。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被凋伤的枫叶,和秋天的萧森气象,把我们带到一派凄凉阴惨的氛围之中。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颔联紧承首联,写长江,上联从上写到下,而此联从下写到上,雄浑壮阔,天地融为一体。“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江间”的“波浪”,“塞上”的“风云”,是诗人眼前所见的巫山巫峡之景,同时,这两句又有比喻义,这里暗示着从天上到地下的动荡不安。“波浪”的“兼天”是动荡的,“塞上”的“风云”也是动荡的,而且有一种不安的骚动的感觉,这不正是杜甫对他所生活的大唐王朝的感受吗?大唐经历了安史之乱以后,整个王朝的命运都在动荡和晦暗之中。而杜甫自身的命运和整个动荡的国家是结合在一起的。而杜甫是一个把国家命运置于个人命运之上的爱国诗人,他所感发的是身世和时代的双重的悲哀,是大唐王朝的没落不幸和他自己一生的漂泊与失意。诗人由眼前的秋景引发了他对自身与国家命运的感慨。诗人紧扣“秋”引发的“兴”来写。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诗的前四句写大自然,写夔州的秋景,颈联两句,诗人自己出现了,一个流泪的诗人形象。菊花大家知道,它是在秋天开放的,诗人一直没有忘记他是在写“秋兴”,这里边,有秋也有兴,首联写露,写枫树林,呼应秋,此句写“从菊”呼应秋,菊花的生命力很强,秋天的野地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丛丛开放的野菊花,诗人在巫山也看到了这样的“丛菊”。“两开”是开了两次,诗人看到了两次菊花的开放,也就是过了两年的,他在写此诗的前一年就决定买舟回到北方去,可是现在两年过去了,诗人还没有回家,自然触景生情,伤心落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一叶孤舟是我回到家乡的唯一依赖,此时我不得已,把船系在岸边,其实所系的不只是船,而是我欲回故园的一片乡心。可是“故乡遥,何日去?”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尾联“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天了,大家都在准备过冬的衣物了,所以处处听到“刀尺”的声音。“催”人拿起“刀尺”,缝制“寒衣”。这是有家的人才在做的事情呀,而此时的杜甫“老病有孤舟”,还在漂泊的路途中,他的“寒衣”在哪里呢?当他听到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寒衣的时候,他更有一种流落异地他乡的漂泊之感。可是,诗人怎么就知道家家户户在准备过冬的寒衣了呢?因为“白帝城高急暮砧”,我站在船头远远地听到了白帝城上传来“暮砧”的声音。“砧”就是捣衣石,古人做衣服,要把衣料洗净捣平。现在的乡村还有很多人这样做,在河边的石头上放上衣服,搓上肥皂,然后用棒槌敲打。张若虚在《春江秋月夜》中写道“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家中的妻子在给远在他乡的游子准备冬衣。杜甫所写“白帝城高急暮砧”是眼前之景,而“寒衣处处催刀尺”有一种“全家都在秋风里,九月衣裳未剪裁”的悲哀,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我的家乡?
2018/3/2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