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阿根廷旅游◎行走在铺满诗意的路上艺海
飞越半个地球的中拉文化之旅(下)

飞越半个地球的中拉文化之旅(下)

作者: 蒋胜男 | 来源:发表于2017-04-11 09:41 被阅读23次

    写于2016-11-12     蒋胜男

    ♪19日

    19日上午,我们乘坐飞机飞越安第斯山脉,访问拉美文化重镇、著名诗人聂鲁达的祖国智利。从飞机上俯视这座世界最长的山脉,宛在脚下,只有一种感觉,震撼!海拔较低的地方土壤呈棕红色,而峰顶则常年由白雪覆盖,在阳光的照射下,山峦巍峨,气势磅礴,仿佛多看一眼便要眩晕了过去。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不得不令人心生敬畏。

    今天还有一支小插曲,让我们再次领略南美人的性格——真·随心所欲!飞机下降时本已经看到跑道,却又忽然拉升,在空中兜了一圈又下降,害我们吓出了一身冷汗。坐上摆渡车后,又转了一大圈,不是将我们拉至到达大厅,而居然拉到了另一架飞机下,然后再次如梦初醒般开到到达大厅处。

    我的内心早已有一万只羊驼啼啼地奔过......

    没有进入圣地亚哥的时候,感觉这座城市附近的植被并不茂盛,都是一丛丛低矮的灌木,并没有年代久远的参天大树。

    进入圣地亚哥市区后,发现这里的植被还是挺茂盛的,也到处种植着鲜花。

    我们首先拜谒了聂鲁达故居。由孔子学院拉美中心副主任孙新堂先生带领我们参观。孔子学院是中华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渠道。通过孔子学院拉美中心的联络和组织,中国文化和文学作品开始有序地在拉美国家译介和出版。对外译介工作便是由孙新堂先生领导,他是个文学专业人士,有很深的文学素养和造诣。

    智利文学对中国80年代以后的先锋文学影响深远,聂鲁达作为智利文学的代表人物,是与博尔赫斯、帕斯齐名的拉美三大诗人之一。聂鲁达本人也曾多次到过中国,并在诗歌中频频提起中国,与中国关系非同一般。中国读者也很喜爱聂鲁达。

    来到这位大作家的故居,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这里简直是所有作家的“梦之居所”啊!周围种满了绿色植物,墙体上被藤蔓和爬山虎覆盖着,几条小径蜿蜒向前,一座与世无争的清逸幽居跃然眼前。

    走进小屋,有好几处饮宴的场所,可以看出聂鲁达十分热爱交友,与朋友聚会。

    大厅的长桌上,摆着青花瓷盘和彩色玻璃杯。

    橱柜里收藏着许多名贵的瓷器。

    墙上挂着不同时期的中国画。

    还有许多珍贵的收藏品。

    从这位大作家的故居布置就可以知晓他平生的喜好,他爱交友、爱收藏、爱中国画、爱青花瓷、爱彩色玻璃餐具......

    这让我想起看到过的许多国内的“故居”,里面装饰着一模一样的批发家具,看不出他们生活中有什么喜好,空荡荡的房间里只有空荡荡的桌椅,除了外观和名号以外,他们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随后,我们与聂鲁达基金会执行主席费尔南多·萨埃斯先生和智利前驻华大使雷耶利·马塔先生进行了座谈,互赠图书、书法作品。双方就中智文化交流和聂鲁达诗歌研究进行了亲切热烈的座谈。

    上面这张亲笔签名是马塔先生和萨埃斯先生赠予我的题字。上半部分写着:“致蒋老师,友情常驻。雷耶利·马塔。”下半部分写着:“赠蒋老师,感谢来访。费尔南多。”

    离开聂鲁达故居,车子驰过圣母山顶,从山顶可以俯瞰整个圣地亚哥城。此时正是临近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倾洒,眼前的圣母像似披上了一件金衫,山顶教堂里传来了圣歌的声音,不自觉沾染了一丝神圣氛围。看了看手机里的照片,再看看眼前的圣母像,才意识到应该放下手机,用眼睛好好记录这一刻。

    ♪20日

    智利是个狭长的临海国家,海边,军舰,还有老艺人。

    因为山海直接相连地形特色,这里的房屋不得不沿山而建,呈排排阶梯式的格局。屋顶和墙面是各种各样的颜色,从天空上朝下望,定是一副色彩斑斓的画卷。据说这是因为当年在这里停泊的船只经常需要重漆,工人便将多余的漆料带回家用来粉刷房子的外墙。每隔几年,房屋的主人都会重新粉刷自家的外墙,这种风格便延续至今。

    最让人惊奇的还是那无处不在的街头彩绘!让人怀念起那个亚文化创造潮流的年代。颠覆传统的绘画形式,毫无顾忌的创作地点,城市里的每一面墙都成为了街头艺术家创作的空间,他们对主流、规则、传统不屑一顾,想要用一腔热血去打碎它。这些大胆而张扬的涂鸦作品,同时也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潮流、活力等元素。

    这里的海水清澈明净,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幽蓝色的光泽。

    海风拂面,海浪涛涛,空气中夹杂着海水的味道,仿佛闻到了那来自海洋深处的神秘气息。

    慵懒的海狮躺在岩石上晒太阳。

    偷拍到的沙滩上男女日光浴。

    这一刻的时光,只想迎风奔跑,忘却人间烦扰。

    ♪21日

    21日,我们来到智利国会图书馆,在图书馆善本厅与副馆长艾特蒙多先生、亚太处处长索菲娅女士及部分馆员、智利知名作家进行了高端对话。我们分别向阿方介绍了自己的创作情况和文学观念,双方就中国侨民对智利历史发展的影响和中智友谊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我向他们介绍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我自己的创作经历和作品介绍等。当介绍到我的家乡温州时,他们对900多万人口的城市仍属于中小城市表示万分惊讶,在这里,90万人口的城市就已经算是大城市了呢......说完后,国会图书馆的人对我说:“你是来此访问的第一位中国女作家。”对此,我感到荣幸之至。

    这次圆桌会议双方经过热烈交流达成一致共识:文学是人类共同的经验,无论小说、散文还是诗歌,都是对社会的深度诠释,并为社会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文学浓缩世界、世界扩展文学,全世界读者的阅读都是相通的,通过文学,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界碑之外的世界。

    随后,曹文轩老师向国会图书馆赠送了书法作品,并接受当地媒体的采访,表达了对中智友谊源远流长的祝福和对中拉文化互鉴的期待。

    紧接着,我们来到此次出访的邀请方之一罗姆出版社参观并赠送了书法作品。

    近期,罗姆出版社恰好在当地举办书展,我们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前往参加。

    这是书展的邀请函说明,告诉前来参观书展的人此次邀请的中国作家代表。

    在书展上,我们向智利作家、文学爱好者以及当地主流媒体介绍了中国文学的传统、现状以及对外译介情况,并与在场读者进行了亲切互动,回答他们的提问。现场气氛友好而热烈。

    我与前来聆听的中国读者合影留念。

    上面这两位是中国海军和陆军分别派到智利学习的军人。而且是唯一一个海军代表和陆军代表......

    为期九天的访问活动到此已接近尾声。首先,我想感谢中国作协给我这次访问的机会!作为拉美之行的第一位女作家,我发自内心感到无比荣幸。这些天,我真切地触摸到了拉美国家的呼吸和脉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满含活力之美,热情之美以及随性洒脱之美。这带给我深深的震撼。

    这次的中拉文化之旅,给我感触最深的有三点。

    一是拉美国家对中国文化的喜爱日增。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尤其是李克强总理正式访问拉美四国之后,拉美国家对汉学的研究热情越来越高。在与拉美作家的交流中,我也深深感受到了他们对汉学的喜爱,许多作家询问我们是否能去中国做访问学者或者到中国的高校做驻校作家或诗人。这种趋势我想会越来越显著,这离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二是中国文化在当地的传播日益深远。孔子学院承担了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渠道。在罗姆出版社,我看到了鲁迅作品集的西班牙文版本,罗姆出版社还与中国合作出版《人民文学》外文版以及《路灯》的西文版。明年,还将启动文学经典互译工程,系统译介推广中华文化经典。中国文化的传播将日益深远。

    三是当地华侨的爱国情感炽热。在与拉美华侨的交流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他们的拳拳赤子心,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和强大,这些华侨在海外的生存状况和政治地位也有所提高。每当他们听到国歌,看到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都会热血沸腾,为祖国感到骄傲!在书展上的时候,我还遇到了两个分别由中国海军和陆军派到智利学习的军人,他们看到邀请函里有中国作家来访,特意过来参加书展,我们交流了很多,能感觉出他们十分思念祖国,渴望早日回国为国效劳。我们还为当地的华裔中小学生推荐了许多汉学读物,中国的传统不可丢,中国的文化不可丢。这是当地华裔对自己的要求。

    作为一名书写历史的作家,我衷心希望中国文化能够真正“走出去”,得到更多国家的理解、认同乃至追捧。

    繁华的帷幕落下,我已然回到那属于我的故乡,继续书写我笔下的人物和故事。这个故事,和博尔赫斯有关,是我去拉美之前构思的,这也是一种冥冥中的巧合吧。

    那么,最后,就用博尔赫斯的话来结尾吧。

    “我写作,不是为了名声,也不是为了特定的读者,而是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

    为了在这喧嚣的世界中寻找那一丝宁静的光阴。

    这大概是每一个写作者都会有的初心吧。

    ﹣thanks﹣

    在底下留言

    分享你眼中的拉美国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jiangming888:难怪有人说,不要小看阅读量和点赞都很少的读者

      本文标题:飞越半个地球的中拉文化之旅(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hdy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