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篇7-20.21.22.23.24

作者: 老彭有话 | 来源:发表于2018-10-07 08:26 被阅读3次

    7.20[传统为7.32]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译文】孔子同别人一道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请人家再唱一遍,然后自己再和一遍。

    【老彭有话】孔子与别人一同唱歌,如果好听,孔子一定要求那人再唱一遍,然后一边听一边和着他的节奏再唱。

    如此,可见孔子对自己的要求有多严格。


    7.21[传统为7.19]叶公①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叶公问子路孔子为人怎么样,子路没有回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用功用到忘记吃饭,快乐到忘记忧愁,不晓得衰老会要到来,如此罢了。”

    【老彭有话】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想了半天没有回答。回来告诉孔子,孔子对子路说,你个呆子,为什么不告诉他,就说“他(孔子)是一个发愤读书经常忘记吃饭,天天快快乐乐没有忧愁,天天保持着一颗童心,根本不知自己已到老年。

    为什么子路不回答,可能是对老师的为人不好总结。而孔子则认为这太简单了,不过就是三点;发愤图强、无忧无虑、心态好。不就这些吗?有什么不好回答的?

    【注释】①叶公,人名,非好龙的那个叶公。


    7.22[传统为7.2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我选取他们的优点加以效仿,看出那些缺点对照改正。”

    【老彭有话】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选择好的方面学习、仿效,不好的方面对照自己加以改正。

    前半章是我们能熟而详的话。后半章,孔子已在不同的场合说过多次了。虽然具体的言辞有一点差异,但基本意思是相同的。


    7.23[传统为7.2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文化,勤奋去探求的人。”

    【老彭有话】孔子说,我不是生而知之的人。我就是喜爱前代留传下来的文献资料,四处勤勤恳恳地寻求整理而得到的。

    此为“发愤忘食”“三人行,必有我师”之证。


    7.24[传统为7.26]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译文】孔子说:“圣人,我不能看见了;能看见君子,就可以了。”又说:“善人,我不能看见了,能看见有一定操守的人,就可以了。本来没有,却装做有;本来空虚,却装做充足;本来穷困,却要豪华,这样的人很难保持一定的操守。”

    【老彭有话】孔子说,圣人,我是无法见到的,可喜的是我还能见到君子,这就可以了。

    孔子说,善人,我是无法见到的。但我还是能见到有恒心的人,这就可以了。从无到有、从虚到实、从困窘变得泰然自处,这些需要有一以贯之的恒心。

    孔子在这里的意思很清楚,没有恒心就什么也不会有。一旦有了恒心,长期努力,一切都会有的。

    此章如果把“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单列出来则更妙,就是辩证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述而篇7-20.21.22.23.2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hgk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