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班路上,我默背完之前抄好的一篇英语小短文后,掏出手机看看微信没什么重要消息,就从随身截带的纸袋中取出刚购入的心爱之书,子沫的《为一个念想去旅行》。
这两件事,都是我喜欢干的。只是前者略辛苦些,需要提醒自己坚持,后者是纯粹的个人休闲方式。
这在从前,其实是很少出现的情景。虽然我那么爱看“闲书”,虽然我那么想有一天能开口讲一嘴流利的英语,但我把时间都让位给了各种更“实际”的目标,要么是和工作直接相关的,要么是和“学习”直接相关的。
一直以来,在日常的日子中,我很少放松,很少干“无用”之事。即使是到外地上大学获得“自由”之后,整体的日程安排也是相当主流和“积极向上”的。
总有各种各样的“目标”或者“任务”有待完成。有些确实是必要的,也有不少是“自找”的。过级、考证、考研、找工作,一个个关卡过完,青春的时光也如流水般一去不复返。
记得小学时基本上所有作业都能在校完成,回家后就随便娱乐,看闲书或者看电视,过得无比轻松快乐。而自打小学后,老妈把“闲书”基本都给禁了,要看只能看看作文书……回忆起来,觉得自己的美好时光从小学后就戛然而止了。
而当我允许自己“重拾旧爱”,再把大段时光用于读“无用之书”的时候,我仿佛感觉到了来自于生命深处的一股“心流”。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与自身“合拍”的喜悦。这种美好与“成就感”并不相关。
年龄越大,越想“追随本心”,更少在意“外在”,更多关注“内在”。
当我沉浸在“无用之事”中,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还是富足的。不再奔忙,不再目标明确,慢下来,静下来,一切的选择只是缘于“我喜欢”。
一杯清饮,一册美文,一点闲瑕时光,一点“宠爱自己”的自在。一样的生活轨迹,却也拥有了不一样的心境。
岁月无痕,心有痕。爱自己的时光里,有知有觉,有滋有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