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懿子问孝

作者: 纠偏人 | 来源:发表于2017-05-25 09:15 被阅读0次

    《论语》写到这里,又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为政”讲着讲着又开始讲“孝”了,而且还是一连四篇。

    但既然是这样写的,就有其道理所在,不妨先看看再说。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违,離(lí)也。

    御,使馬也。

    这段话的大体意思是:孟懿子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说:“不要违背。”孔子对驾驶着马车的樊迟说:“孟孙氏问孝于我,我跟他说,孝就是不要违背。” 樊迟问:“先生此话怎么讲呢?” 孔子说:“父母在的时候,事之以“礼”。父母去世的时候,葬之以“礼”。每年的祭祀,也不违背礼节,这就是孝。”

    先来说说这段话中提到的两个人,一个是孟懿子,一个是樊迟。

    孟懿子是何人?孟懿子,姬姓,鲁国孟孙氏第9代宗主,本姓仲孙,也称孟孙,名何忌,世称仲孙何忌,谥号懿,是当时鲁国的“大夫”,地位比较高。(摘自百度百科)

    樊迟,即樊须,名须,字子迟。春秋末鲁国人(一说齐国人)。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内的重要人物,继承孔子兴办私学,在儒家学派广受推崇的各个朝代享有较高礼遇。唐赠“樊伯”,宋封“益都侯”,明称“先贤樊子”。其重农重稼思想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摘自百度百科)

    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写到:其父僖子遗命何忌学礼于孔子,乃孔子早年期学生。后孔子为鲁司寇,主堕三家之都,何忌首抗命。故后人不列何忌为孔门之弟子。

    孟懿子在问完问题后,孔子就回了一句话,然后孟懿子就没有下文了。

    为什么没有下文了?这个就不清楚了,但可以猜测一番。一是刚好有事情,暂时交流到这里,下次有机会再继续;二是孟懿子觉得孔子在耍滑头、忽悠自己,用一句话就把自己打发了;三是没听懂孔子说的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四是孟懿子听明白孔子说的是什么意思,但却沉默了,不想作答。

    但不管怎么说,孟懿子没有下文了,让孔子把接下来的话都憋在了肚子里。

    但孔子也不能总是憋着吧,更何况还要教导自己的弟子。

    那为什么孔子会跟樊迟讲这件事?或许刚好是樊迟给孔子驾车的时候,孔子想起了这件事,然后就说了出来。

    孔子跟樊迟解释的比较简单,基本上都可以听得懂,而这个“听得懂”是对大部分一般的个人来说的。

    但要知道,孔子说的这段话,原本是针对于孟懿子说的。

    在前面的《学而篇》已经有过对于孝和礼的一些论述,可以说是已经包含了这次孔子与樊迟对话的内容。

    这就要从孟懿子的身份以及当时的环境说起了。

    一开始我们就提到了孟懿子是鲁国的“大夫”,也就是“从政”的。而当时季氏、叔孙、孟孙三家在葬礼、祭礼方面,都经常僭越,有时用鲁公之礼,有时用天子之礼。这即是乱政,也是不孝,而鲁国之乱也由此慢慢的拉开了帷幕。

    而孔子回答的“无违”,是想让他好好的想一想:你既然身为高官,怎样才算是孝?

    孔子或许看出了孟懿子是个不安分的人,这样说的目的是想让孟懿子明白,既然你是为官从政的,要孝而有礼,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父母,更是要视天下人为父母,对天下人你要负公道的责任,这才是“孝”,不然你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的。

    但孟懿子或许没有明白孔子的提醒,以至于上文所说“后孔子为鲁司寇,主堕三家之都,何忌首抗命。”

    拿这段话来说,不管是把“孟懿子”换成是“个人”,还是换成“领导”,孔子说的这段话都是适合的。

    但毕竟孟懿子是从政的,而本篇又是“为政篇”,“政”既是“政”,又是“正”,所以这段话放在这里是大有深意的。

    声明:本公众号所有内容为本人现阶段理解,日后或将推翻此番言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懿子问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hpa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