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娣最初转学的愿望是:想换一个全新的环境,让自己断掉感情上的奶,不再依赖任何人。所以在新的学校里,恩娣强压住心里的渴望,不与任何人深交。她觉得只要她不从别人那里品尝到友情的甘甜,就没有机会忍受失去时的苦涩,与刘萍和曾磊的交往就是最好的教训。
刘萍在另一班,与恩娣只能周末碰到。镇上的学生比起母校的学生,要活跃得多,他们决不把自己死死地困在书本里,他们学习之余参加各种运动会,办文学刊物,看各种课外读物,穿着打扮也俏皮极了。看人的眼光也不仅仅盯在分数上。语文老师对写作相当地重视,而这正是恩娣的强项。她的作文常常被老师当范文在课堂上念,尽管恩娣沉默寡言,同学们还是很快认识了她。恩娣也无形之中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镇上的书店很多,卖的全是恩娣喜欢的书,每个周末恩娣都呆在那里舍不得出来,恨不能把它们全部搬回去。
千文在这年的十月里结婚,他在祖父的调教下,文学功底已相当深厚,其实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他都有,只是用一把锁锁着,不让恩娣看。他了解恩娣,知道她如果陷进去了,大学是绝对上不了的。可恩娣还是趁他外出做生意的时候,找到了他藏钥匙的地方,打开了他的书柜。
这真是一个百宝箱,里面四大名著,国内国外各大名家的作品应有尽有,让恩娣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恩娣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惊喜得不知所措,像小孩子一下子拥有了所有自己爱吃的食物,不知先吃哪一种?最后她给自己定了计划,每周看哪些,然后开始贪婪地吮吸。
她喜欢“屠格列夫”的小说,“泰戈尔”的散文,“徐志摩”“席慕容”的诗歌,把“路遥”的《人生》看了N遍,一夜看八本“琼瑶”的小说。她的情绪根据里面的情节起伏波动,为主人公的悲欢离合欣喜哭泣,第二天眼睛肿得像个大灯笼。
她感到自己脆弱的灵魂在这里找到了支点,觉得里面有无数个与自己心心相印的知己。
这时她就会想起文杰,就会回忆起他小时候侧过身来,胳膊撑在她的桌上,微笑地望着她,给她讲故事的情景。记忆里他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就会在黑夜里发出光来。那时他们两小无猜,那是他们纯真的童年,光明美好的童年。这时她的思绪就会飘到很远很远……
后来发展到上课的时候,把课本挡在上面看小说,有空就不停地写,晚上做梦都读着自己喜爱的句子,动不动把同寝室正在熟睡的同学吵醒。同学们喜欢她的文字,纵容她的打扰,不但没有半句怨言,还陪着理解的微笑,深切的关爱。
几个特别要好的姐妹,在欣赏她动情的文字时,想想她的未来,忍不住忠告:
“恩娣,先放下你的爱好,把中考考好再继续吧!”这是她的同桌郝丽,那个眼睛大大,有着宽阔额头,圆圆脸蛋的女孩递过来的纸条。 “我又何曾不想,可我已身陷其中,不能自拔。”恩娣无限忧伤地答。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战胜自己,走向成功!”郝丽不甘心地鼓励。
除了感激,恩娣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还有那个浓眉大眼、面容清秀、成绩优异的赵艳,对她也是关爱有加,她总说:“恩娣,我知道你终究会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子,我真的好欣赏你,不过现在我还是劝你把目标锁定在考试上。”
“我也会永远记得你和你的话!”恩娣充溢着感动。
心直口快的孔心慈与多才多艺的贾雪,是两个相貌平平成绩优异的女孩,常常看恩娣的文字,与她无所不谈。
安静在另一所学校,与郝丽和恩娣都很好,常常来看她们。她很文静,话不多,也很实在。三人在一起时很诚挚,肝胆相照,于是索性学三国时的刘备、关羽、张飞,来个桃园三结义,结为拜把姐妹。恩娣写了下面的话纪念她们少年时的友情: “与君相识久,与君情意深。彼此心相印,永结金兰矣!”
这样下来,恩娣每次的考试肯定不会出色,老师疑惑:“这么聪明伶俐的孩子,怎么不会学习?” 母亲也不相信从小次次拿第一的女儿会学不进去,跑到学校里向老师打听情况。 “苗子都是一个好苗子,可能比一般的孩子要早熟。”老师茫然地猜着。
母亲不服,又找算命的给恩娣算命。 “这孩子文昌阁很好,要靠笔杆子吃饭。可这几年走的魔窟运,魔窟魔窟,颠倒反复,恐怕你们花再多的钱,她也读不了大学。”瞎子瞎款。 母亲听了有些不甘,心想只要我的孩子肯读,我就一直让她读,就不相信她没有读出去的一天。
只有恩娣自己知道,她不是读不进,而是兴趣不在这上面,也没有克制力。所谓的聪明,其实与兴趣有很大的关系,一个人如果对某件事感兴趣,她的感知就很敏锐,投入的热情也大,就没有做不好的道理。比如自己与文学。她也企图把自己的兴趣引到课业上,因为她知道无论她的梦想多么美好,考上大学才是她最好的出路。平时只要她想做的题目也都做的出。就是上课时,脑子总在那些小说里打转,老师的讲课她根本听不到,看课本时,眼睛总是长时间地盯在一页上不翻动,瞌睡也多。父亲把这一切归结于她的“贪图安逸”。她知道不是,她只是离不开各种文学书籍与杂志,心里有了灵感就要写。这些将她的精力消耗得所剩无几。
她学填的一首词就是她这个阶段的情况的最好写照 :
《唐多令* 诉心迹 》
闲趣学吟诗,心烦也唱词。数月来未足为奇,学业平平非昔比。都不管,我心痴。
无从谒良师,权且孤芳赏。且休云能否得志,人世间各有所好。能自乐,便心迷。
终于有一天,千文知道了她的秘密,告诉了她的父亲。
“如果你本着混的心理读书,那这书你就别读了,趁早下学帮我做生意。”父亲拿她没办法,故意吓唬她。
她从没想过做生意,觉得那是很庸俗的职业,会麻木她的感情,埋没她的文才,比杀了她还难受。
她只是想:“为什么就没有专学文学的学校呢?”
父亲说:“你就是爱幻想,好高骛远。”对她很失望又无可奈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