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读大学的头两年,恩娣与千文还有恩惠合伙做过几年生意,把之前亏掉的钱基本赶回来了。后来还开过两年的网店。等到儿子大学毕业留在高校工作后,她觉得,到了过自己想要生活的时候了,就彻底结束了生意,来到儿子所在的高校,开始了她真正意义上的圆梦之路。
到了高校的恩娣,感觉自己到了天堂。她毫不犹豫地在学校教授楼里租了一间房,把自己安顿下来。
这是她少年时心心恋恋渴望的地方,虽然晚了二十多年,但终究还是来了,她心里充满了感恩。
起初的一个月,她就是在游览校园,校园的花草树木、山水鸟类、还有那幽静的环境、宏伟壮观的图书馆,都让她兴奋不已,也激起了她写作的欲望。
儿子的专业课老师现在与儿子成了上下级关系,相处得很愉快,也很谈得来,儿子的一切他都很关注。
有天儿子发了一条说说:“今天看了妈妈的小说,我忍不住哭了。”
老师问儿子:“你妈妈喜欢写作?”
“您怎么知道?”
“看了你发的说说啊!”
儿子说:“写作是她年轻时就有的梦想,为了我和生活,她做了十多年的生意。现在我不做她那一行了,她就放弃了做生意,来到了我们学校,想边工作边学习。我高三时她陪我一年,写过一部小说,我现在才看。”
“这个年段还能坚持自己的梦想,真是了不起,难怪你这么优秀的!哪天带我见见你妈妈。”
“好啊,这个周末我们一起吃个饭。”
第一次见到儿子的老师,恩娣有种很熟悉的感觉。他个子不高,有着与儿子相似的和善面孔。他朴实儒雅,让恩娣觉得很亲近,也很自在。
他说:“小吴同学(儿子叫吴优)说你还写了一部小说,我今天特来拜访。”
恩娣说:“优优说您文武双全,我也正想找机会请教您呢,真是有缘啊!”
三人边吃边聊,临走时,老师说:“我很喜欢小吴,他踏实肯干,动手能力也强,最主要是人品也好,我就一个女儿,还小,我把小吴当儿子一样看待。您以后写作方面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我一定全力以赴。”
恩娣握着老师的手,感激地望着老师:“那我这是碰到贵人了!”
为此,恩娣还写过一首小诗:“天赐良缘父与子,计科领域双栋梁。同心协力苦钻究,策马扬鞭共驰骋。”
恩娣想把这一切与文杰分享,离上次的见面,又是十多年了。没想到文杰的电话停机了。
后来回老家,听到谣言说文杰读书读呆了。恩娣不信,约好淑芬一起去文杰老家打听消息。
文杰不在老家,还住在高校,他的父母接待了我们。两老见到我们竟呜呜地哭了。文杰母亲边哭边搽着眼角哽咽着说:“看你们一个个过得好好地,就他还没着落,我心酸啊。”
淑芬黯然无言,恩娣说:“您别这么想,他的专业虽然对生活没有帮助,但他研究出来的作品对我们国家的历史是有贡献的。您不要把他当一般人看待,也不要在乎别人的谣言,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会出人头地的。”
文杰母亲说:“等到那一天,黄花菜都凉了。读了这么高的书,至今还一无所有,我们都无脸见人啦。”
恩娣与淑芬齐声到:“您不要那么想,这样让他压力太大,真的会出问题的。”
这时,文杰父亲开口了:“你们是他最好的朋友,你们一定要想办法帮帮他,我把他的新电话给你们,你们有空就去看看他。”
她们又安慰了一番文杰父母,百味陈杂地与两老作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