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
无为爱民,修之于天下——读《道德经》第十章感悟

无为爱民,修之于天下——读《道德经》第十章感悟

作者: 做自己的思想家 | 来源:发表于2020-04-12 05:53 被阅读0次

        今日早晨读《道德经》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关于原文的解释不过多说明,主要谈一谈这个里面含藏的要领,也是容易被人忽略的地方。

      古人的思维逻辑性没有现代人这么强,所以读古人所著的文章的时候不要陷入逻辑性的思考陷阱,更多的要遵循古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去感悟才可得其精髓,就好像去理解《论语》一般,如果你非要找到逻辑性,那么只会陷入“术”的研究陷阱,其实对于古人来说逻辑性没有那么重要,就好像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一样的道理,所以对《道德经》的理解不要陷入其中了。为什么说这段话,接下来的解释就说明了这些,这段话按照今人的理解来看,老子实际上始终阐述了一个修之于身升华到修之于天下的境界转化。其实真实的逻辑是这样的:修身讲究精神肉体合一,所以才有“抱一”、“无离”。“涤除玄览”说的就是清除杂念,摒除妄见,而反自关照内心的本明,这也是修炼形与神的最高境界。“专气致柔”是集气到最柔和的境地。“气柔”是心境极其静定的一种状态,最终达到了“如婴儿”般和守“雌”的状态。直到这里都是说的自我身心的调整。最后的“无知”、“无为”乃是升华到了社会和国家层面的意思,做到爱民治国,修之于天下了。

      这个里面的排序不重要,关键是要读懂老子的本意,所以由此可见,老子并未阐述修身避世学说,反而是在告诫人们一种规律性的东西,也说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同样的理念,从这一点看来,其实道家与儒家崇尚的责任意识并无两样,反而是后人的解读千差万别,所以每一个人对老子的《道德经》的理解都会出现偏差,一旦你觉得你很客观的时候,这其实本身就是一种主观意识了。所以我还是那句话,不去争论对错,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分辨心,而且每个人都会遵照自己主观经验的理解去解读《道德经》,说教并无意义,就好像很多的读者与我争论对这部经典的理解道理一样,其实读经典品人生,你永远都挑不出自己的人生经历这个框架去理解经典,所有的理解都是建立在你曾经的经历意识层面上的,不是吗?所以品的人生其实永远都不过是自己过去的经历带来的某种感受而已罢了。

      我看到过很多的中年男人女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发福”,人的容颜衰老,这个是在所难免的,但是为什么依然有人会至少在表面显得比比人年轻呢?起到关键作用的其实精神方面的修炼,懂得节制欲望是最重要的一点,人很容易陷入即时满足欲望的陷阱,这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比比皆是,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自助餐的文章,那个自助餐的形式就是在放大人的食物欲望。当人进入到一个充满美食的环境,你的欲望被高度放大,你就一定会有放纵自我的意识出现,这不是你想控制就能控制的,因为这个是人类的本能,有时候你无法控制本能,就好像海里的鲨鱼闻到血腥味一定会追踪撕咬猎物一般,而人们也是利用它们的弱点来捕杀它们的。所以这种被放大的欲望就好像一个个陷阱,在我们的身边而我们却浑然不觉,每天我们都满足着自己的感官上的享受,《道德经》里面有一句话:“乐与饵,过格止”,其实就是说的要适可而止的道理,我们要开始看清事物的本质是什么,这样做人才会回归原位,所以所谓的让自己做到自律,其实并不是克制隐忍如此简单,而是首先你要认清事物的本质,从中真的理解其意义所在,那么你的坚持就开始出现快乐,唯有快乐才会让我们精神愉悦的抵抗纠正那些贪婪与诱惑,让我们走上正确的习惯的道路。

      修之于身还只是对自我的要求,但也是基本要求,人要想走入正确的轨道,还需要好的环境营造,环境是需要我们改造和适应的,这个两者 其实都是共同作用的,环境改变分大小,不要过分纠结,努力就好,只要我们的自性觉醒了(意识到了以上问题,看清了事务本质),那么我们改变环境的能力就具备了,并且也在不断提升之中,因为我们自己的习惯不断变好,开始进入良性循环,从自己身边的亲人、家人、朋友、同事开始,能力大的改变大环境,能力小的改变小环境,总之要努力的改变环境,让我们的周围不断向好,这也是作为一个人的使命和责任。这也是本章提倡的终极目标:修之于天下。所以《道德经》其实是一部冷静内敛含藏动力的修身治世绝学,这也是我为什么这么爱这部经典的原因了。

      读经典,品人生,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很短暂,能否活好首先是自己,然后是家人,最后是社会,不上升到社会责任层面的灵魂和意识,无论你身份地位多么高贵,你其实依然生活在思维的底层,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努力修炼自我,尽快到达老子说说的这种“无为爱民,修之于天下”的人生境界,这样的人生才没有遗憾。

相关文章

  • 无为爱民,修之于天下——读《道德经》第十章感悟

    今日早晨读《道德经》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

  • 10-4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10-4“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出自《道德经》第十章,意思是说:爱护民众和治理国家,能否做到无为呢? 英王伊丽莎白二...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道德经》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

  • 2019.09.05子栋老师道德经智慧育儿第二十讲

    《道德经》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

  • 《道德经》学习第四十二天

    今日学习《道德经》“修身篇”的第10章“营魄抱一”。老子修身整体达到的修为表现在这个章节。从修之于身到修之于天下,...

  • 道德经(第七次)

    很感谢自己要下决心读道德经,读了没几章就很多感悟!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

  • 道德经讲什么第十章读后感

    《道德经讲什么》打卡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

  • 形神合一是为玄德——读《道德经》第十章

    《道德经》第十章全文如下: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 《道德经》第十章,玄德

    道德经第十章: (1)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

  • 我读《道德经》第十章

    《道德经》第十章: 原文: 1.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为爱民,修之于天下——读《道德经》第十章感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ibm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