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时候,一家人去看了《摔跤吧,爸爸》。
很棒的故事,感人的亲情,励志的梦想,敬业的演员,所有的这一切让这部影片成为一部经典。在印度男尊女卑的背景之下,一位专断严苛的父亲,两位失去童年的女孩,就这样扣人心弦的让亲情、梦想、爱国情怀,甚至男女平等的共鸣一波一波的袭来。
反差的美,是因为心的柔软
开始对抗的画面,爸爸的训练有些残酷,甚至疯狂。换掉女儿的裙子,剪掉女儿长发,禁食喜欢的食物,高强度的训练……
一旁的儿子说:“这个爸爸太凶了!”
儿子还小,并不能真正理解影片中那些“温情”的表述。
快节奏的对抗画面之间,那些温暖的间隙,给人“反差的美”。
虽然希望生一个可以继承自己志向的男孩,父亲依然希望女儿可以平等的享受生活,面对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父亲替女儿回击着“被选择”的世俗。
“不是男人选她们,我要她们选男人。”
面对村里人的歧视、窘迫的家境,忧心忡忡的妻子说出了她的担忧,爸爸平淡而坚定做出了回答:
“村里人怎么说?”“管他怎么说。”
“摔伤了怎么办?”“那就治好她们。”
“钱从哪儿来?"“不知道。”一切的症结,在那场婚礼上,被新娘解开了。
她俩向年纪相仿的新娘抱怨父亲的残酷时,新娘却郁郁寡欢地反驳:“我倒希望有个那样的父亲,至少不用14岁时就嫁给不认识的男人,为他们生孩子,做永远干不完的家务活。”
然后,父亲带领女儿闯过一道道关卡,战胜生活的拮据,不作为的体育官员,自以为是的主教练。女儿不断赢得胜利,不断变得自信。
开始练习摔跤时那个目光畏缩、低头躲避嘲讽的小女孩逐渐战胜恐惧,正面直击,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一次次挺胸昂头地站在赛场上。
英联邦冠军争霸的时候,爸爸没有办法指导战术,那句:“爸爸不是每次都能来救你,你要凭自己的力量战斗,尽全力,救你自己。”预示着女儿终于回归自我,成为一个独立的摔跤手。
人生最奇妙之处,在于没有标准答案
同样的事,不同的人,结果往往不同。所以,别轻易模仿别人的样子,而是要懂得其中的道理。
虽然,做为影片很不错,却并不代表值得效仿去做。尤其,不能成为“望子成龙”的父亲们的佐证。
“你看对于孩子的教育,就应该这样,替孩子选择合适的人生,剥夺自由和享乐。”
在育儿的实际问题上,如果想效仿片中的做法,以下几点需要爸爸们仔细想清楚:
1、 你是否是一位超一流的父亲,在某个领域有着过人的天赋和判断力?
2、 你是否肯定从孩子身上看到的天赋和潜力,又是否有把握给予正确的指导?
3、 你是否能抛弃一切,陪伴孩子的成长,而不是用钱雇别人陪孩子?
4、 孩子能否从你的陪伴中体会到你对他的爱,而不是持续的怨恨和对抗?亲子关系远比事业成功重要的多。
5、 影片中孩子的成功并非因为父亲替他选择了摔跤,而是因为后来持续的努力,甚至取得了金牌。金牌、第一,能有几人,这样的人生出路注定只留给极少数人效仿。
影片中那句“惟有冠军才被铭记,再多的汗水若不浇铸成金牌,只能任凭遗忘。”是说人们只会看到成功者。
挑剔了,我想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片中的女权的争取,需要让女儿变成男人,吉塔中间留了长发、染了指甲,追求柔美的感觉,享受生活的快乐,结果剧情设计让她遭遇了持续的失败。只有后来再次剪发,才重新站上了领奖台。
真正的男女平等,不能通过把女人变成男人来达到的。影片那段描吉塔渴望爱情、渴望美丽的心理变化。让我误以为情节会按照这样的基调去延续,可惜并非如此。
世界需要女人的美丽。如果如同我们的女排姑娘那样,一边追求美丽、一边拿着奥运冠军,那该是多美好的胜利。
再者,影片中无法让人感受到体育带来的快乐,仿佛在告诉大家竞技的目标只有一个,夺取金牌。
第二名只会被遗忘的体育观,有些过时了。一个运动员的人生,应该是阳光自信,在运动中享受乐趣的,这才是体育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而不应该是金牌。
如果吉塔如同傅园慧那般彰显快乐的体育和热血青春,那就更好了。
我是不是有点贪心了。
我想,无论孩子做什么,做爸爸的都要让他明白过程的快乐,不只是为了拿第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