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直写到老的故事育儿是一场自我的修行随笔集
用“共情”走进孩子的心灵,分歧也能化为美好

用“共情”走进孩子的心灵,分歧也能化为美好

作者: 老爸的修行 | 来源:发表于2016-05-18 19:32 被阅读36次

孩子是感性的,不懂得太多的道理...

孩子是执着的,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当孩子提出我们无法满足的要求,我们跟孩子站在了分歧的两端,便到了考验父母的时刻。

当我们用现实的“不可以”拒绝了孩子的“渴望”,有的嚎啕大哭;有的沉默悲伤;更有的会肆意破坏发泄不满。

如果此时父母也变得情绪失衡,战火便会在爱的心田肆虐...

这时候,提醒自己,该“共情”了。

下面用妈妈们提供的案例(借鉴了多个案例,如有雷同,纯属真实),让我们一起看看如何用“共情”化解分歧、走进孩子脆弱的心灵。

夜里十点,正准备睡觉的时候,孩子提出要吃面包。时间太晚,家里也没有面包了。

妈妈说“太晚了,不吃面包了,明天再吃,好么?”

“我想面包了,就想吃面包。”

“现在家里也没有面包了,该睡觉了。”

“我想吃妈妈做的面包,妈妈做的面包最好吃。”

“这么晚了,没时间做面包,听话,睡觉。”面对无理的要求,我们的心理会烦躁会生气。心理会觉得“这孩子太不听话了,无理取闹。”

这时候,孩子开始哭了“我就要吃面包,我就要吃面包。”

爸爸过来救火“我去外面超市买点面包吧,别哭,这么晚了吵着邻居,笑话你。”

“外面的面包不新鲜,没有妈妈做的好吃!”孩子坚持要吃妈妈的面包,开始嚎啕大哭,奋力反抗。

后面的事情,便是一地育儿的酸爽、无奈和疲惫………


如何用“共情”化解这种危机呢?

共情(empathy),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同感、投情等。共情是体验别人内心世界,就好像那是自己的内心世界一样的能力。

1、审时度势把握主动

共情的时机非常关键,首先要把握好开始的时机,如果等到负面情绪崩溃,共情所花费的精力会成倍增长,甚至于孩子关闭了自己的感官系统,听不进、看不到。只有等孩子的能量耗尽,才能重新开始正常的沟通。再者要审时度势,正确的判断周围的环境。

比如上面的案例,我们需要快速分析局势(一)家里没有面包(二)我们也不会妥协做面包。确定我们帮助孩子认识到今晚不吃面包的结果。

我们需要第一时间开始与孩子“共情”,不能正面直接回绝孩子的要求,不能否定孩子的感受,所有带有“不行”“不可以”“不对”的词语先不要出现。

2、从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世界发生了什么事情

接纳与投入是共情的关键基础,我们需要放弃成人的评价,试着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

比如上面的案例,我们需要从小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突然想起了面包的美味,也许有些饿了。当切身的感受与父母的说教冲突时,孩子是听不进去“时间太晚不能做面包”“该睡觉了就不可以吃东西”这些话的。

3、角色扮演与角色转换

孩子的表达能力比较弱,情绪化的时候更难以说出自己的感受。孩子会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不被认可,增加与父母的对抗性。

比如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用孩子的语气,帮助他们去表达。当问题说清楚的时候,角色转化表达父母的想法。

4、多使用身体语言

身体的语言更能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和爱,更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接纳和认可。所以,蹲下身子、平视、抚摸、拥抱都是不错的身体语言。

下面我们演练一下(用心体会,去感悟适合自己的方法):

夜里十点,正准备睡觉的时候,孩子提出要吃面包。时间太晚,家里也没有面包了。

妈妈蹲下身子,把宝宝搂到身前,注视着宝宝的眼睛“宝宝饿了?想吃面包了吗?想吃什么样的面包呢?”

“我想吃面包,妈妈做的面包。”

“想吃什么口味的面包呢,蓝莓的、提子的?”让孩子在想象中释放内心的渴望。

“提子的,多放提子吧”

“哦,那我们一起想想都需要做什么吧。我们先准备面粉、提子、鸡蛋、牛奶、盐、糖。然后打鸡蛋、调牛奶、和面、放好糖、盐。然后呢?还要做什么呢?”

“等面粉变大就可以烤了。”

“宝宝记得真清楚,要等比较长的时间哦,面团慢慢的长大了,我们就可以烤了。烤起来需要多久呢?”

“多久啊妈妈?我也不知道”

“半个小时,我们家时钟的最长的针走半圈。然后就能闻到满屋子的香味了,还记得是什么香味吗?”妈妈用力吸了口气,仿佛空气中已经弥漫着面包的香气。

“恩,甜甜的香味,妈妈做的最好吃了。”

此时,孩子已经用想象满足了很多自己的希望,该是我们角色转换的时间了。

“是的,说的妈妈都流口水了,如果现在我们做面包,那么就没办法睡觉了,好久之后才能做好,宝宝会困,妈妈也会困,明天起不来床喽。宝宝知道要多久呢”

“知道,上次妈妈做了一上午呢。”

“那,我们明天上午再做一次吧”

“好啊,我要提子的,多放提子!”

“好的,我们睡觉吧”妈妈搂住孩子,轻轻的拍着孩子。

后面的事情,便是一夜甜密的美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共情”走进孩子的心灵,分歧也能化为美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kvw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