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40晨读第213天(家规第46天)
一旦蒙恩受命时 清廉报国不负家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丁宝桢出生于织金县牛场镇。“平远奇男抚东督川勇于任事惩恶扬善一身正气;晚清重臣爱国为民督智超群廉洁奉公两袖清风”,这副对联概括了丁宝桢一生的功绩,也是他德政双馨的人格写照。
丁宝桢并非出身名门望族,然而,丁氏家族却长盛不衰,传至丁宝桢已历百年。乾隆初年,其先祖丁福汉,经商来到贵州省平远州牛场镇,见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就定居下来。丁福汉虽是生意人,却十分重视子女教育,其子丁公俊深受影响,后来考中秀才,留下一首诗:
人非圣贤无高下,世代忠良不可差。
读书耕田不误时,精忠报国品自嘉。
廉洁奉公身高洁,尊老爱幼在天涯。
一旦蒙恩受命时,不负朝廷不负家!
正是这首被丁氏后人看作家规的诗,培育了丁氏百年不衰的良好家风。
他在给儿子丁体常的信中说:“我之做官,志在君民,他无所问。宁可被参而罢黜,断不依阿以从俗,而自坏身心,贻羞后世也!”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丁宝桢之所以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在于其为官从政生涯中,始终坚守明确的价值观,报国恤民、廉刚有威、嫉恶如仇。他一生清正廉洁,其为官之道闪耀着儒家“保民” “养民” “教民”民本思想。以民为本,诚心诚意为民做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