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寿裳,1883~1948。章太炎弟子、鲁迅挚友,教育家。《鲁迅传》分为上篇《亡友鲁迅印象记》和下篇《我所认识的鲁迅》。并附录鲁迅先生年谱。
章太炎。《章氏丛书》《新方言》《小学答问》可读。
东京本乡区西片町“伍舍”所居5人有:许寿裳,鲁迅,周作人,钱均夫,朱谋宣。
鲁迅爱好植物花草,种花,采集标本,极少游玩。在东京,因为去看书,游了一次上野公园。
1909年。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务长许寿裳。向监督沈衡山推荐鲁迅,6月,鲁迅归园任生理学化学教员。教员另有:朱希祖、夏丐尊、章嵌、张宗祥,钱家治、张邦华、冯祖荀、胡濬济、杨乃康、沈朗斋……
冬天,学校起了风潮,监督易人,衡山先生被选为咨议院副议长,继任者是一位以道学自命的夏震武。被教员们称为“夏木瓜”。后教员全体辞职。
在杭州一年间,鲁迅应许寿裳邀请游西湖一次。
鲁迅图书馆借抄书《沈下贤集》,《唐宋传奇集》所收的《湘中怨辞》、《异梦录》、《秦梦记》。
原文中有一段描写,我觉得可以作为清末民初真实的社会写照,非常传神,现摘录如下:
「或同寻满清驻防旗人的废址,只看见一片焦土,在瓦砾堆中,有一二年老的满洲妇女,住在没有门窗的破屋里,蠕蠕而动,见了我们,其惊悸如小鼠,连说没有什么,没有什么。鲁迅为我讲述当年在路矿学堂读书,骑马过旗营时,老是受旗人的欺侮,言下犹有余恨。」
清朝灭亡,民国初立。而亡国的满洲遗老便从作威作福的统治阶级,变成了唯唯诺诺的小鼠。这前后变化也不过十数年时间而已。从这里可以看到和稍微体会,一个朝代兴亡的社会民情变化。
鲁迅集刊《会稽郡故书杂集》,民国三年,用周作人的名刊行。文有8类:谢承的《会稽先贤传》,虞预的《会稽典录》,钟离岫的《会稽后贤传记》,贺氏的《会稽先贤像赞》,朱育的《会稽土地记》,贺循的《会稽记》,孔灵符的《会稽记》,夏侯曾先的《会稽地志》。
《越中先贤祠目序例》,清,会稽李慈铭编撰。祠目以西汉郑吉为首,至清代止。惟其摈斥王充,见解殊嫌迁陋。
鲁迅读佛经,当然受章太炎的影响。章太炎在西狱三年,备受狱卒的陵暴。邹容不堪其虐,因而病死。先生于做苦工之外,朝夕必研诵《瑜伽师地论》,悟道大乘法义,才能克服苦难,期满出狱后,鼓动革命的大业。
章太炎与鲁迅对于佛教的思想,归结是不同的。章氏主张以佛法救中国,鲁迅则以战斗精神的新文艺救中国。
1919年5月,在《新青年》杂志上刊登《狂人日记》,才开始使用鲁迅笔名。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读法泽本《阿Q正传》,写了封信给鲁迅,托创造社转达。当时鲁迅与创造社笔战方酣,故未收到。
鲁迅在广州任中山大学教务主任兼教授时,往香港讲演,主题“老调子已经唱完”、“无声的中国”。讲稿未能登报。
1927年,国民党四·一二清党,广州乱,鲁迅遂至上海。
直到1936年鲁迅去世,就一直住在上海。
1927年9月,海婴在上海出生。
有一段海婴与鲁迅的对话,我觉得特别有味,也摘录于下:
“爸爸可不可以吃的?”
“要吃也可以,自然是不吃的好。”
鲁迅的《答客诮》:
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
回眸时看小于菟。
当父亲的喜悦溢于言表。
1930年,左翼作家联盟成立,鲁迅为领导者。
鲁迅对林语堂的评价。“语堂我有点讨厌,总是尖头把戏的。”“此公亦诚太浅陋也。”
增田涉翻译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日本大学多用为教本。开译前,增田涉专赴上海,亲就鲁迅寓所听其讲解,并作笔记,每日几乎三小时。如此者好几月。
周子竞。
陈老莲《博古叶子》。
鲁迅为许寿裳儿子许世瑛开蒙,世瑛后入清华读中国文学系,鲁迅为其开读书单:
一、计有功(宋人):《唐诗纪事》(四部丛刊本、又有单行本)。
二、辛文房(元人):《唐才子传》(今有木活字单行本)。
三、严可均:《全上古……隋文》(今有石印本,其中零碎不全之文甚多,可不看)。
四、丁福保:《全上古……隋诗》(排印本)。
五、吴荣光:《历代名人年谱》(可知名人一生中之社会大事,因其书为表格之式也。可惜的是作者所认为历史上的大事者,未必真是“大事”,最好是参考日本三省堂出版之“模范最新世界年表”)。
六、胡应麟(明人):《少室山房笔丛》(广雅书局本,亦有石印本)。
七、《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其实是现有的较好的书籍之批评,但须注意其批评是“钦定”的)。
八、《世说新语》刘义庆(晋人清谈之状)。
九、《抱朴子外篇》葛洪(内论及晋末社会状态),有单行本。
十、《唐摭言》五代王定保(唐文人取科名之状态)。
十一、《论衡》王充(内可见汉末之风俗迷信等)。
十二、《今世说》王晫(明末清初之名士习气)。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囚首垢面而谈诗书。
鲁迅爱抽烟,日抽约50支。喝茶,清茶。不吃隔夜菜和干咸品,少吃鱼蟹,因剥皮去壳费工夫也。南京读书时常吃辣椒御寒。后得胃病。
鲁迅健谈。
写字用毛笔,而不用墨水笔。
患肺结核而死。
鲁迅的冢墓,抗战中曾遭敌伪破坏,后有人把它完全修复。
关于鲁迅与周作人的兄弟情变,许寿裳有一段文字是这样说的:
「作人的妻羽太信子是有歇斯台里性的。她对于鲁迅,外貌恭顺,内怀忮忌。作人则心地糊涂,轻听妇人之言,不加体察。我虽竭力解释开导,竟无效果。致鲁迅不得已移居外客厅,而他总不觉悟;鲁迅请工役传言开谈,他又不出来;于是鲁迅又搬出而至砖塔胡同了。从此两人不和,成为参商,一变从前“兄弟怡怡”的情态。这是作人一生的大损失,倘使无此错误,始终得到慈兄的指导,何至于后来陷入迷途,洗也洗不清呢?」
鲁迅的古体诗:
1902年《新秋》“野菊性官下,鸣蛩在悬肘”,鲁迅把它翻译成白话诗“野菊的生殖器下面,蟋蟀在吊膀子”。
呵呵,有点意思。
1903年鲁迅23岁,在东京剪去鞭子,照了一张照片。有一首《自题小像》赠许寿裳,相并寄周作人。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民国20年10月2日《送增田涉君回归国》: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
民国21年1月23日,为高良富子夫人写: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
这一首诗是我比较喜欢的。
同年7月11日,为山本初枝女士书一笺:
战云暂敛残春在,重炮清歌两寂然。
我亦无诗送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
这首诗的前两句我喜欢。
民国12年1月26日,为画师望月玉成君书一笺:
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
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
同年6月21日,为樋口良平君书一绝: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鲁迅略历:
1920年至1904年夏,弘文学院预备日语。
1904年秋至1906年春,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1906年春至1909年春,在东京研习文学见习德文俄文。
1909年春至1910年夏,归国,在杭州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及化学教员。
1910年秋至1911年冬,在绍兴,任中学堂教务长,师范学校校长。
1912年春至1926年夏。
1912年春任南京教育部部员,同年夏部迁北京,任科长签事,1920年起兼任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讲师。
1926年冬,任厦门大学教授。
1927年春夏,在广州任中山大学教授教务长。
1927年秋至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专事著译。
鲁迅的避难生活,大致列举如下:
一,1893年秋,鲁迅13岁,因家事而避难(外婆家)。
二,1926年,因三·一八惨案后,张作霖入京而避难。(北女师大,刘和珍、杨德群请愿死事,段祺瑞政府)
三,1930年3月,因自由大同盟事,被通缉而离寓。
四,1931年1月,因柔石被捕,谣言纷起而离寓。
五,1932年,因一·二八战事,家陷火线中而出走。
六,1934年8月,因熟识者被逮,离寓避难。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题外:
1944年9月,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潘公展,来信邀请许寿裳为其主编的丛书《中国历代名贤故事集》撰写《章炳麟》一书。
中国历代名贤故事集丛书。基于立德、立功、立言,分为三辑:第1辑“民族伟人”、第2辑“历代贤豪”、第3辑“学术先进”。
该丛书的总目:
第1辑“民族伟人”共九种,包括皇帝(钱穆),孔子(黎东方),秦始皇(顾颉刚),汉武帝(缪凤林),唐太宗(罗香林),明太祖(吴晗),孙总理(邹鲁)等。
第2辑“历代贤豪”共十五种,包括勾践(卫聚贤),诸葛亮(祝秀侠),武则天(蓝文徵),岳飞(邓广铭),文天祥(王梦鸥),郑成功(郑德坤),洪秀全(罗尔纲),林则徐(魏应祺)等。
第3辑“学术先进”共15种,包括老子(张默生),墨子(罗根泽),屈原(游国恩),司马迁(汪辟疆),韩愈(李长之),玄奘(苏渊雷),徐光启(方豪),顾炎武(谭其骧),曾国藩(萧一山),梁启超(吴其昌),章炳麟(许寿裳)等。
以弟子身份为尊师作传。
鲁迅年谱,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