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考作文,你怎么看?

作者: 偏要叫肉卷 | 来源:发表于2017-06-26 22:21 被阅读94次

    今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又出现了“看图说话”的小作文:

    班级将要举办“讲述历史故事,传颂中华文明”主题班会。作为一个准备发言的同学,请你结合下面的连环画,拟写一段发言稿。

    每次中高考结束,总免不了一场各省市互怼,主题当然是北京考卷太简单,北京考生水平太低云云。

    作为一名老北京考生,我原本是没有什么怼回去的底气的。但看了今年的中考作文,我觉得现在北京考生的水平还确实不一般。

    以这篇仅占10分的小作文为例,其中的考点就数不胜数。

    首先,需要考生会读图。如果不能准确地领会图片表达的意思,即使文笔再好,也会在看图作文这个环节栽跟头。

    第二,需要有其他学科的知识积累。今年的中考小作文,显然是考察了学生在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

    这种知识储备不是简单的机械化记忆,而是需要对整个学科建立宏观的体系和全面的认知。

    这次的作文题目中对“丝绸之路”这段历史进行了简要的文字描述,虽然降低了识图难度,对考生的学科知识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考生不能简单地凭借记忆,将写作重心放在描述史实上,而是要从更高的角度对整个历史事件进行探讨。

    比如张骞是谁?所承担的角色是什么?出使西域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最终与“传颂中华文明 ”的主题结合在一起。

    第三,需要关注时事新闻。中考小作文“丝绸之路”的主题,显然是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如果考生的嗅觉足够敏锐,能在作文中体现这一升华,势必能多拿到不少分数。

    第四,需要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是内化的思维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思考、写作和复盘习得。

    这种综合素质很难在考试中通过某道试题得以体现,因此往往以作文(特别是议论文)的形式加以考察。

    作文的内在逻辑如何,分析的角度是否新颖全面,结论的得出是否有理有据,是否能用精炼的语言提炼出图片的核心内容等等,都能反映出考生个人素质的真实水平。

    我在之前写的《提前掌握这项技能,相当于高考白送30分》一文中曾经提到,读图能力其实是国内学生非常匮乏的一种能力。

    它反映的并不是某个领域的专项能力,而是涵盖了统筹能力、整合能力、推理能力、抽象能力等多重能力,体现的是个体的综合素质。

    有些人认为读图时代的来临将会弱化对读图能力的需求,因为我们甚至不需要阅读,就可以获取一切知识和信息。

    这是好的方面。

    不好的一面是,我们主动思考的动力也将被可视化信息一点点吞噬,思维能力上的贫富差距将会进一步增大,带来新一轮的阶级洗牌。

    所以,尽管肉卷目前还是个幼儿园的小盆友,面对这样的中考试题,我依然压力倍增。

    那么,该如何提高孩子的读图能力呢?

    操作最简单、成本最低的方法,就是读绘本。

    绘本中的图画不同于普通故事书中的插画,不仅由单独的作者完成,也有独立的逻辑主线和情节设计,非常适合用来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初阶可以选用故事类绘本。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根据图片自己完成一个故事,从串联故事大意到观察隐藏的细节,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可参考文章《嘿,妈妈,我在这儿哪!》

    中阶可以选用情节性稍弱的绘本,比如心理类或哲学类绘本,通过父母的引导和与孩子的交流互动,在启迪孩子心灵的同时,锻炼发散思维能力,进行价值观的塑造和构建。(可参考文章《和4岁的女儿谈谈人生》

    高阶则是通过阅读百科、图集这样的无情节绘本,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这个阶段的能力培养不仅需要孩子具备一定的阅读储量,也对家长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今天就以儿童科普图集《动物在哪里》这本书为例,介绍一下科普图集的阅读方法。

    一、抓结构——打通任督二脉

    每本书都有自己内在的逻辑,从《动物在哪里》的书名和内容的编排上来看,这本图集虽然被划到动物百科的范畴,但与众不同的特点在于格外关注各类动物的地理分布。

    当我们在书中看到一个动物时,不仅能了解到它位于七大洲中的哪个洲,还能根据地图进一步找到它生活的具体位置。

    顺着各种颜色的小圆点,就能找到每个动物的家

    而每个洲的动物,又会细分为陆地动物、空中动物和水中动物三个部分。所以,读这个图集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会掌握各个动物的体态习性等基本特征,更能从宏观把握动物的整体分布。

    所以,在读这本图集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关注各个动物的生物属性,更要熟悉它们的地理分布和生活习性。

    二、看图片——最简单也最困难

    《动物在哪里》的图画作者Emmanuelle Tchoukriel是法国专业的科学插画家,具有丰富的创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她创作的图集色彩饱和度都很低,最大程度还原了生物的原始风貌。

    所以,在南美洲陆地动物中,我们一眼就能分辨出颜色鲜亮的美洲鬣蜥、染色箭毒蛙和草莓箭毒蛙。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这几种动物的颜色这么鲜艳?

    如果我们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适时地引出这个问题,就会让孩子了解到保护色和警戒色的概念。

    而讲到保护色和警戒色的区别,我们又可以通过大洋洲的澳洲巨型竹节虫,进一步介绍拟态的概念。

    越小的孩子,读图能力越强。因为人类从出生起,就是通过图像来认识世界的。以图片为突破口,是阅读图集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三、读文字——吸语言之精华

    图集以图为主,文字相当之少,所以能在书上出现的文字信息一定概括了最重要的生物特征。以长颈鹿为例,书中的解释是这样的:

    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陆地动物,雄性身高约5.5米,雌性约4.5米。长长的脖子使长颈鹿不必与其他食草动物争抢便可吃到刺槐的叶子。长颈鹿奔跑的速度堪比狮子,且与单峰骆驼一样,走路时同侧的两腿与另一侧的交替向前。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能获得的最直观最浅表的信息有:长颈鹿是喜欢吃树叶的食草动物,世界第一高,奔跑速度快,走路顺拐。

    对比科普读物《动物的脚印》一书中对长颈鹿的介绍,可以看出,这段几十字的文字已经基本囊括了长颈鹿的所有重要特征。

    如果我们不局限于浅表的内容,通过文字简介进一步引申,则能挖掘出更多意想不到的信息。

    比如,为什么要用长颈鹿的奔跑速度和狮子作比较?因为狮子也和长颈鹿一样生活在非洲稀树草原,是长颈鹿的天敌。长颈鹿的奔跑速度与狮子相当,直接决定了它强悍的生存能力。

    在我们的印象中,狮子是公认的猛兽,除了老虎之外,似乎很难有动物能与之抗衡。

    但其实,长颈鹿的平均身高在4.5米以上,意味着它们腿长至少2米,比直立的人还要高。如此推断,即便狮子能够追上长颈鹿,也未必能轻易得手。

    事实总是令我们大跌眼镜

    在亲子阅读中,孩子正是通过这样的反复提问和探索,培养发散式思维模式。通过不断修正现有的知识框架,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双重提升。

    四、抓细节——看见别人看不见的

    上学的时候,我一直不喜欢读课文下面的注释。因为相对于正文而言,注释涉及的知识面太广,对提高成绩并没有太多帮助。连老师都经常说,如果哪位同学感兴趣,“课后”可以看一看注释。

    注释的确不影响我们对正文的理解,但它就像植物藏在泥土里的部分,一旦松动,便会牵扯出庞大的根系。

    如果单纯为了应试,我们大可以遵循“二八原则”,放弃细枝末节的知识点。但从构建个人知识体系的角度来说,细节依然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在《动物在哪里》中,文字作者Virginie Aladjidi为每个动物都标注了拉丁学名和所属的纲名。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似乎并不需要从一本科普图集中了解过多的生物学知识,那么这样的编排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这种命名方法来源于林奈1953年的《植物种志》一书。每个物种的学名由“属名”和“种加词”(种小名)两个部分构成,因此也被称作“双名命名法”。

    比如老虎的拉丁学名是Panthera tigris,其中Panthera代表豹属,tigris代表虎。因此,从拉丁学名中,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判断出不同生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种群的拉丁学名分类

    再比如以鳄为例。在之前的文章《一个女东野圭吾的现身》中,曾经介绍过鳄鱼和短吻鳄的区别。而在《动物在哪里》中, 则能够通过拉丁学名更直观地看出湾鳄、锥吻古鳄和尼罗鳄的区别。

    对于低龄的孩子,则可以直接从纲名学起。由于“纲”是大类,所以无论从记忆还是知识组块来说都相对容易,对于孩子的归纳总结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提升。

    只要稍加引导,孩子就会发现陆地动物一般都是哺乳纲,空中动物大多是鸟纲和昆虫纲,而海底动物则包括硬骨鱼纲、软骨鱼纲、珊瑚纲、海星纲、海绵纲等等奇奇怪怪的物种。

    有了大类的概念,只需再单独记忆几个不符合一般认知规律的特殊物种,就能轻松掌握最基本的生物学体系了。

    五、以点带面——无敌整合大法

    看图集最难的一点,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就是知识的横向整合。

    图集的逻辑脉络是内隐的,需要我们从散乱的图片中一点点提炼,并完善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当中。

    比如在《动物在哪里?》一书的概述中,简要介绍了生活在热带非洲稀树草原地区的动物。

    结合之前非洲陆地动物的章节的内容,我们能够推断出长颈鹿、羚羊、斑马、狮子等动物都生活在同一片大草原上。

    通过这条线索,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到,由于地广人稀,为了躲避狮子的追捕和突袭,提高生存概率,斑马和长颈鹿等动物都是站立睡觉的。

    而羚羊由于自身优势,可以发挥犄角的作用,由此又可以引出“羚羊挂角”的成语典故。

    热带稀树草原的典型植物是猴面包树,所以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小王子》的故事,为孩子建立起更加直观感性的认识。

    说起来,我母亲还是挺重视对我地理方面的培养的。记得我小时候,她不仅给我买了中国版图拼图和地球仪,还经常在出去玩的时候教我分辨东南西北。

    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不仅一直是个路痴,甚至连那套最原始的儿童版图拼图都没玩明白。

    我的方位感,最终还是毕业实习时在二环路里逛出来的。

    中午闲来无事,我有时从五道营走到雍和宫,有时从南锣鼓巷溜达到后海。随着时光的流逝,皇城根儿的版图,也在我脚下渐渐蔓延开来。

    后来和老公谈恋爱,我俩从公主坟走到王府井,再从西单走到玉泉路,我心中的地图越来越辽阔,承载的回忆也越来越多。

    文字和地图一样,本身是平白的,乏力的,需要我们不断赋予新的意义。

    所以,我绞尽脑汁研读每一部绘本,就是希望与肉卷共读的幸福时光,能够在她的生命里留下点滴印记。

    我希望以后上课学到稀树草原的时候,肉卷的脑中不会像我一样空白,而是会出现跑步顺拐的长颈鹿,不敢独自睡觉的斑马,名字馋人的猴面包树和小王子的星球与玫瑰。

    因为我相信小王子的故事,愿意用心浇灌一朵玫瑰,并等待那些曾经付出的爱与努力,重新折射到自己身上。

    本文由“童书绘本的秘密花园”发布,2017年06月27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今年的中考作文,你怎么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its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