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读了易中天著的长篇历史小说《曹操》(下)。
《曹操》一套三册,共七十七万字。
时间从汉灵帝中平六年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写就三十一年的风云激荡和历史变迁。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30985/60ad251c609ed9b2.jpg)
曹操可算是国人皆知的一个大“奸雄”。
纵观古今,可能没有比曹操性格更复杂的历史人物了。
他奸诈阴险又坦率真诚,睚眦必报又豁达通透;他尊汉兴汉又欺汉,刚愎自用又礼贤下士,暴虐好杀又心怀天下……
但易中天老师在书中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可爱的奸雄”曹操。
他有情有义,有大局观也有小心思,体现了“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的内在涵义。
易中天曾说,他一直想写一个与众不同的曹操。
不用《三国演义》里的桥段和细节,要在《三国志》《后汉书》的史料为基础,重新创作,展开篇幅,刻画人物。
《曹操》一书中,有故事,有历史知识,有残忍的战场,也有温馨的家常。
在那个杀伐征战的乱世,他散尽家财募集数千乡勇,一路所向披靡,平定河北远征乌桓,荡平西凉问鼎中原,最终位极人臣。
另一方面,他抑制豪强唯才是举,尚礼重法扶植农耕,使得濒于崩溃的局势逐渐恢复。
在创业初期,曹操礼贤下士,惜才爱才的名声,在群雄中独树一帜,可谓实至名归。
但后来,他在独断专行的道路上渐行渐远,甚至不择手段,心狠手辣。
在《曹操》(下)中,晚年曹操,老骥伏枥。
此时的他,麾下人才济济,粉丝人从众。
文有郭嘉、程昱、荀彧、陈群等一批能干人儿,武有夏侯惇、夏侯渊、于禁、张辽等一群能打的。
他先后灭了妄自称帝的袁术,收了左右摇摆的徐州吕布,灭了河北的老哥们袁绍......
可谓左右逢源,人生得意,已然天下霸主之势。
占据半壁江山的他,就想着,离自己的梦想近一点,再近一点。
奈何,一场赤壁之战,将他从云之巅打落至谷之底,他遇到了人生中的两个宿敌刘备、孙权。
他输了,输得很惨。他悔不是,恨也不是,其一统天下的壮志受挫。
在暮年,他写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句子,雄心不死,依然希望能够荡平割据。
他大肆铲除异己、培养自己的势力......
却不得不服老,也不得不感叹,“时不待我!”
他越是使劲挣扎,便越加速东汉的灭亡。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30985/7efd7b5cda000692.jpg)
书中,曹操与汉献帝的对话堪称精彩,也表达了他们的心声:
曹操起身,走到丞相的席位上坐下。
“魏王请坐西席。”刘协说。
“今日是臣,不是客。”曹操看了看,西边确有矮小的榻。
“其实那地方,朕也不想坐。”刘协看着御榻。
“是,董卓抱上去的。”曹操点头。
话说到这里,两个人都怅然。再过八个月,天子即位就有三十一年了。
这皇帝做得怎么样?至少不顺心吧!汉室未能复兴,大权反倒旁落,自己还退无可退。但这不能怪他,也不怪我,曹操想。
往事如烟,再也回不到从前。
曹操又想:假如接受皇帝增封的三个县,让荀彧接任丞相,自己回到武平侯国安享晚年,可能是对双方都不错的结果。
可惜不能,也没有假如。后来的那些风波,则不过汉家天子徒劳无益的挣扎。换成自己,也不会毫无作为吧?
适可而止。天下本是他的,多少总要留点体面。
但若国家没有我,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曹操再想。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30985/11e82e09f566064a.jpg)
事实上,在这部书中,不论虚构与否,此处的曹操,真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又有点耿直的中年大叔。
他,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你或许还能看到他的狡诈、冷酷、残忍,却也一.定不会忽略他的大气、豁达、洒脱。
从人性角度来看,曹操可能不算一个好人,但从唯物角度来看,他又是推动了历史变革乃至文学发展的时代先行者。
历史总是无情的,也是相似的。
后来的晋代魏几乎又演绎了魏代汉历史,似乎是一个复制粘贴的版本。
当然,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和情感,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和背景,我们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去看待和评判历史人物。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30985/64743615b3efad7a.jpg)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历史也好,英雄也罢,留待后人去评价吧,对当事者而言,这些都已经无所谓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