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赵老师,每个发言者都特别能说,明明规定了发言时间,可他们都超时,一个比一个能说,关键发言质量还不好。中间打断吧,怕他们没把重要的内容讲完,而且发言的都是领导,又担心他们不高兴,影响积极性。不打断他们吧,有的人车轱辘话来回说,有的半天说不到重点,下面听得不耐烦,时间也拖得特别长。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呀?
这个问题,很多伙伴都和我说过,尤其是内部引导师在主持会议时,参会的都是单位领导,处理起来更加头疼。
从过往经验来看,现场发表环节还会出现以下现象:
发言人缺乏时间概念;
发言时间、节奏比较慢,语言组织能力弱,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组织内部对“责任”比较敏感,发言会先解释说明,而不是直接说结论;
团队内部比较“和谐”,发言人想面面俱到,怕得罪人;
发言先解释名词,怕别人听不懂;
发言人有太多想表达的内容,过去缺乏公开的场合与机会;
避重就轻;
……………….
当然,影响发言时间与质量的原因有很多,针对不同的情况,引导师要在现场具备发言的组织、识别、干预的能力。
现场的组织
引导师的现场组织对发言效果很重要。基于前期调研、对参与者状态的了解,以及对工作坊出现状况的预判。需要做好以下准备:
在流程设计中,留出足够多的备份时间。我习惯在工作坊流程设计里,至少留出一到两个可以随时优化的时间段,这两个时间段可以防止因为发言超时或其它突发情况,导致的流程延宕;
根据前期调研接触到的参与者,了解到可能在哪个话题、哪个环节,出现影响时间节奏的情况。提前做好流程设计、预留好时间;
在参与者状态可能无法提前预知的情况下,在工作坊第一轮发言前,做好示范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会在第一轮发言之前,有意识地邀请能够遵守时间、有一定发言质量的伙伴(小组)发言。这有助于拉齐参与者的节奏,树立榜样;
引导者要切记,并不是所有的超时发言,都是不好的。参与者发言超时,引导者首先要观察周边参与者的状态。如果大家出现不耐烦、走神的情况,要及时介入并进行干预。如果发言者的内容非常吸引大家,同时也确实对会议主题有重要影响,那么引导者要做好识别和判断;
如果某一个主题或环节,大家都出现超时的情况,很可能是大家对于这个话题有很多的关注,引导者要特别留意在场伙伴们的状态。为了保证讨论质量,必要的时候要做出调整后续流程的安排;
提前约定发言时间,并严格执行与提醒是必要的举措,这要求主持人要做到人人平等,莫因管理层级而不敢提醒,造成无视规则和挑战规则的情况。
现场的识别和干预
识别:在参与者发言过程中,结合前期访谈的情况,仔细倾听发言内容,快速识别究竟是发言人自身发言能力的问题,还是发言内容映射了组织内部存在的一些文化、价值观。
围绕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类型的干预动作。
干预:常见的干预动作,有以下几种,分别针对不同的情况。
发言超时的情况,不只是在个人发言时会出现。发言人代表小组发表研讨结果时,也会有发言超时的情况。造成这些现象的大致原因是:
小组研讨没有达成共识,出于对其他成员的尊重,只好把几个意见都说一遍;
小组进行了深入研讨,怕别人不理解,或出于炫耀心理,把内容和过程重新讲述一遍;
组内表现上达成了共识,但发言人并不太认同这个结果,所以在小组意见基础上,又增加了自己的意见;
总之,引导者对于现场的观察与把握,不仅影响着发言的时间,还会影响研讨质量。发言者遵守发言规则固然是必要的,但真正重要的是发言质量,以及其他伙伴在这个过程中能否吸收到更多元化的观点。
这点,考验引导者的能力(全文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