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了立言著的《岳飞》。
栗文飞,笔名立言,1957年生于岳飞故里汤阴。安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汤阴作协理事,2016年获全国第二届书香之家。
曾任《汤阴县志》副主编,《新汤阴时讯》副总编兼社会文化版主任,安阳文化大讲堂特聘讲师。岳飞研究会会员,岳飞教育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已出版《岳飞颂歌》《周文王美里城》《安阳洪洞移民》《安阳老区革命故事丛书·汤阴卷》《周易成语》等。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男,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
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
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
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
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
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
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
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
岳飞,这位伟大的抗金民族英雄,死在了赵氏大宋朝廷、皇帝赵构和奸贼宰相秦桧设置的陷阱之中。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
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评,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岳飞的文才同样卓越,其代表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慷慨激昂,气壮山河,被列为《宋词排行榜第一》,后人辑有文集传世。
宋孝宗时,岳飞得以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宋史·岳飞传》云:
西汉以下,如韩信、彭蠡、灌婴等名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双全、仁智并用而如宋之岳飞者,绝无仅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传》,毕竟未有文章传世。岳飞北伐,军至汴梁朱仙镇,有诏班师,岳飞亲自写表答诏,忠义之言,出于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遗风。而卒死于奸相秦桧之手,盖岳飞与秦桧势不两立,假如岳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秦桧得志,则岳飞有死而已。从前刘宋杀檀道济,道济下狱,怒目嗔道:“自坏汝万里长城!”高宗忍自弃中原,故忍杀岳飞,鸣呼哀哉!
纵观两宋历史,可用一个“弱”字,概括宋代在对外政策上的表现。
北宋采取了“守内虚外”“强干弱支”的国策,统治者将目光集中在国内,对内镇压,对外妥协,这使朝廷文盛武衰,也埋下了宋帝国两次覆灭的种子。
公元1127年,在宋徽宗、宋钦宗被金人掳掠北去,北宋灭亡后,徽宗之子、钦宗之弟康王赵构随即在南京应元府登基,建立南宋,建元建炎。
赵构即宋高宗,公元1138年定都临安府(今杭州),偏安江南,与金国大致以淮河为界。
南宋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恭帝、端宗等朝,1277年被蒙古大军所灭,历时150年左右。宋室南渡后,统治者继续奉行“守内虚外”政策。
南宋政权长期与金对峙,面对金人铁骑的威胁,以皇帝为首的投降派更加紧了议和的步伐,和议,和议,还是和议……
先后有绍兴和议:规定每年向金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隆兴和议,“嘉定和约”:不仅把与金作战失败的韩侂胄之首级函封送给金,还要增加岁币……
这些屈辱求和的条约,使南宋政权与金由最初的臣属关系发展为叔侄关系,直至最后的叔伯关系。
这些屈膝投降的政策,曾经对辽、金有效,换回过宋朝暂时的安定;但到南宋后期,这一政策对一心想统一中国的元朝统治者来说,已经不灵了。
南宋统治者的摇尾乞怜和投降政策,不过是宛肉补疮、饮鸩止渴而已。
“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
其实,两宋时期有许多杰出忠臣能人名将,只是未能尽其用。
岳飞与岳家军四次北伐,威震敌胆,捷报频传,收复失地无数,几近最后成功,但由于与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苟且偷生的指导思想相背离,且恶人当道,最后功败垂成,屈死朝堂,成为千古奇冤。
当然,这与岳飞除了精忠报国、刚正勇猛之外,不会权术和官场谋略,不会曲意逢迎和韬光养晦,甚至以武将身份对朝廷立太子一事建言,与当时的朝廷环境可谓格格不入也许有关。
纵观我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中华民族屡受外部势力的军事干涉、压迫和侵辱,不是朝中无人,也不是没有名将和爱国人士,而是奸人当道,朝廷苟且偷生、腐败无能所致。
许多名将“功到雄奇即罪名”,令人可惜可恨可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