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108056/e95b453ff30646e3.jpg)
文/船长 (日更第62天)
22:09
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师兄,完全放下繁忙的工作,自己一个人去了五台山,朝拜、徒步。
东台上面,这个时节竟然是白茫茫的一片雪,想必非常清凉、殊胜。
去年9月份,我也跟师父、师兄们一起去朝拜五台山。五台山是清凉圣地,相对于世间的热恼,行走于上面就有一种神清气爽、了无挂碍的感觉。
人偶尔出离一下,远离自己的工作,生活,家庭,给自己规划一个“圆圈日”,是一件非常好事情,对身心灵都大有裨益。
在《当和尚遇到钻石》(现好像翻译为《能断金刚》)这本书里,作者麦克尔·罗奇格西有一章就专门提到“圆圈日”的。
什么是圆圈日?
每周或者隔周选择一天离开工作的环境,同样离开手机、小孩、电脑等任何会打扰我们的因素。
可以把这一天叫做“生产性休息”。这一天的安排如下:
静默一个小时(想想生活和工作中对我们最重要的那些事);
安排一些运动;
学习一项技能,而且是用工作的状态很认真的学习;
阅读一些哲学或伟人传记;
利用一天的最后时间去做一些帮助家人或义工。
这样的一天会让我们的内心得到充分滋养,同时增强我们的创造力。之后会得到比连续工作更高的效率。
作者更提倡的是一种“森林圆圈日”。就是把时间延长到两周左右,在一个远离人烟的偏远地方。进行两周的独处。主要内容就是冥想、阅读、运动。虽然开始可能会产生几天的迷茫,但之后对工作和人生的创意会源源不断。
他提出的这个方法,我印象十分深刻。就像我现在那位师兄一样,他远离工作,在五台山呆上一两周,其实就是利用了这个圆圈法则。
当一个人远离原来的环境,确实会有完全不同的视觉去看待自己所做的事情,会去思考人生更加深层的意义或者终极的意义。例如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人生终极价值是什么?等等。
坚持日更写作,是一件好事。但是有时,也需要远离一下写作这个行为,偶尔偷一下懒。换一个视角去看待这件事情。或许可以因此迸发出全新的灵感。
我今晚在看娜妲莉《狂野写作》其中有一篇叫做《偷懒》,也表达类似的意思。她称之为“懒散日”:
“在一个月里空出一天,什么事都不做。不止是一个小时,或者某个晚上。纯粹只是躺下来,别慢跑,别煮东西。...在这一天结束时,悄悄走向你的笔记本,如果你想的话,写一写。如果不想写也没有关系。懒散日的益处足够滋养你写作好一段时间。”
这里所说的懒散日的益处,可以让你更好的写作,和麦克尔·罗奇格西所讲的“生产性休息”,有同样的妙处。
人并非机器。有时候需要停下来。从第三方视角去审查一下自己之前每天重复做的事情。最好是离的远远的,这样会更加客观。
今天可能是天气热的原因,总有点想瞌睡的感觉,心里也开始有想,能否偷一偷懒,今天就不日更了?反正之前复活卡一张也没用过。晚上静心下来,看了一下书,发现书中还真答案。还触发想到了很早看过《当和尚遇到钻石》里面的圆圈日,于是开始更文。
其实写作是一样,需要创立一下圆圈日,清空一下自己,或者让自己在那样的环境中复盘一下自己。这样可以让自己休整之后,进一步再回归,再提升。
每一个不曾写作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但是某一天确实不想写了,那就偷懒一下也无妨哈!因为偷懒是为了更好地写作嘛!
23:0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