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写了几篇文章发在了简书上,内容多是回忆和自己相关的人和事,最初的想法是借着近段时间在家休息,心境和环境都适宜,正好写写这些故事,即是给自己一个阶段的生活做一个小结,也是生活的记录。
每写一篇故事都是认真对待的,花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每篇文章写完后也都有一丝小小的成就感。只是有一点值得警惕:自己在发文后过度在乎文章的阅读量,哪怕自己在阅读也会频繁拿出手机查看,使阅读时少了专注,降低了读书的效率,内心浮躁异常,这是一定要改正的,不然很多东西都会变质。切记!切记!
前几日和尹先生聊天,内容有关写作和阅读,在写作上我觉得现阶段我的定位应是清晰的:做一个记录者,讲好每一个故事。我们和周遭的事物相遇,我们在社会的历史时期走过,我们应是有责任记录的,这于自我是回忆,于历史是记忆和见证。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平实真实即可(此观点在实际的写作和讲述中可能会有所改变,毕竟供他人阅读的文章还是要有所注意,一来阅读文章需要花时间,文章太过随意是对读者的不尊重;二来人或多追求完美,即是动笔写,内心还是希望做到最好。只是平实真实是自己文章的主要内核,这是不会变的)。
关于阅读,先生建议我多读经典,类似的建议先生在一年之前早就说过,彼时也曾信誓旦旦,可至今一部《道德经》都未曾认真通读,实在该打。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求无涯必须要有所取舍,注意方法。现今出版发行的一部分书籍多是在经典的浸润下,经由写作者在个人经历和思考的基础上加工写成。这类书籍作为入门书,作为唤醒自己阅读欲望的书确实可以读,但不适合长时间阅读,长时间在这类书籍中不可自拔犹如温水煮青蛙,相当危险。必须要溯本求源,阅读经典,接触经典的智慧,读懂经典后你会发现自己在那些一般书中阅读的文字、感悟的道理在经典中都可以感悟得到,而且更深刻。只要你自己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知识储备,你也可以写出此前自己所阅读的那类文字。
在阅读中自己还是过于随意,且有贪图休闲享乐的意思,随意找寻一本书,虽然书是好书,但没有系统地阅读一类书籍,极易导致重复阅读和“雁过不留毛”式阅读,一本好书只懂得皮毛,哪怕当时思考较深,也只是片段的零碎的,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根基不稳。现今虽读书数百册,视野也得到了开阔,精神内核也得以熔铸,但这终只是低层次的,拿来扯淡与人闲谈可以,但要真正输出知识必有诸多不足,若不注意,以后必是自己的瓶颈,限制自己进一步提升。
2018.1.21于双仙老家
2018.6.7于石峰山下
尹先生读完这段文字后发给我黄德海在金克木《书读完了》一书序言中写的一段文字,两段文字谈论的意思差不多,只是这文字表达的功夫就远了去了。且将这段文字附于文后:“‘只就书籍而言,总有些书是绝大部分的书的基础,离了这些书,其他书就无所依附,因为书籍和文化一样总是累积起来的。’‘因此,我想,有些不依附其他而为其他所依附的书应当是少不了的必读书或者说是必备的知识基础。’‘若为了寻求文化基础知识,有创见能独立的旧书就不多 了。’就中国古书而言,不过是《易》《诗》《书》《左传》《礼记》《论语》《孟子》《老子》《荀子》《庄子》等数种;就外国书而言,也不过《圣经》《古兰经》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狄德罗、培根、贝克莱、康德、黑格尔、荷马、但丁、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人的著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