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贝克莱(Berkeley)有过一句概括性的话语:存在即被感知(To be is to be perceived),贝克莱是想说被另一个心灵所看见才能证明某事存在。在客观心理学中,社会化的人在进行交往过程中,他人对我们行为的回应也证明了我们所发出的信号是存在的,信号存在,所以我们也存在,这就是“存在感”。
我们当然不能像笛卡尔、贝克莱那样的哲学大师相比,他们耗尽毕生精力,也在探寻“存在感”的逻辑层面和事实层面的解释。我们只能,管中窥豹,从生活中感悟存在感。
小婴儿如果无法得到周围大人们及时而有效的回应时,他们就会采取大哭大闹的方式,来赢得关注。
学生时代成绩坏的孩子,往往通过调皮捣蛋恶作剧,来取得同学们的注意,通过各种顽劣的手段,获得关注。
步入社会,我们很在意同事、领导的眼光,你费神费力表现自己,为的就是那一点认可和支持。
一对恋人发生矛盾,他们习惯假意对对方漠不关心,不理不睬,一场冷战就此拉开帷幕,一旦冷战结束,两人又如胶似漆,这也正是对对方存在感的巧妙抹杀,以博取对方的重视。
存在感如同呼吸一般,伴随着我们的一生,讲不明也道不清,但它就是那般实实在在的存在着。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Rollo May),认为,存在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存在感的缺失会带来价值感的缺失。
存在感是如此重要,难怪在双方聊天中,一声低质量的回应“呵呵”,就当之无愧成为抹杀对方存在感的必杀技。
我的一位挚友,在经历了第二次婚姻后的某天中午,突然打电话给我说,“嘿,我终于可以回答你,我为什么离婚了?那就是存在感”,我听完大吃一惊,“在第一段婚姻中,我为家庭做了很多很多,我的老婆,整天颐指气使,即使在外面,他当着外人也仍然这样,其实我并不怕累,而是觉得自己从未被重视。第二段婚姻中,我的老婆除了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外,当他需要我当众去做一件事情时,她说话的语气和态度,也让我觉得心甘情愿,当午后灿烂的阳光照进卫生间,看着镜子上的自己,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这就是存在感,我为自己的离婚决定感到值得与庆幸”…他一直在滔滔不绝述说自己的兴奋,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也正是这位朋友的一通电话,促使我写下这篇文章。
我们一方面渴望存在感,希望被注意被重视,另一方面存在感又是别人吝于给予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吝于给别人投去期许的目光,和一声“您辛苦了”这样的肯定。
存在感有多么重要,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朋友一起爬山,你弯下腰系了根鞋带,突然发现大家,有说有笑都走远了,留下你站在原地,唏嘘不已。
说好的同事聚餐你因为堵车迟到了五分钟,发现大家已经开吃,气氛当时就很尴尬,这其实就是存在感的缺失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
世界上有这样一群特殊的群体,人们习惯把他们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需要被持续关注,获得存在感才是让这些,自闭症儿童获得新生的唯一方法。
不管如何,请善待周围每一个人,给他足够的存在感,也许一句微不足道的言语,或许世界上就少了一颗痛苦的灵魂,你从中得到了快乐,也正是生命馈赠给你最无价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