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麦熟时节

作者: 雪里梅香 | 来源:发表于2019-05-25 22:16 被阅读160次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垅黄……”又到五月,又是麦熟时节,此时的农村已是风吹麦田,遍野黄金的景象,那一脉浓浓的麦香,也会让人心底油然而升一种温馨、充盈而甜美的感觉。

          自小在农村长大,记忆里便积淀了许多关于麦收的故事。

                           一、潑麦

          刚包产到户的时候,我们家分了二十几亩地,全种的是小麦。一到麦熟时节,我们姊妹几个都会在早上四、五点钟被父母叫起,拎着早已被磨得锋利无比的镰刀,一边打着呵欠,一边踏着月光奔向家里熟透了的麦田。

          到了麦田,大家一字儿排开,准备潑麦(po mei)。母亲通常是领镰的,她选好开镰的地方后,就弯腰挥舞着雪亮的镰刀开始了一年的收获。随着镰刀自如的挥舞起落,她面前的麦子便一排排地倒了下去,倒在了她的怀里,又被她轻轻地放在了地上。母亲的右手留下的六行(又叫六条腿)是留给小妹和父亲的。尽管小妹那时只有十岁,却已被当作一个劳动力。只不过为了照顾她,母亲总是时不时的在她落得太远的时候,随手帮她捎上一段,母亲把这叫做“掏耳朵”。不过,要强的小妹总是会及时赶上来,并拒绝母亲的帮助。我和二姐,则跟在母亲的左后侧,也是一人三条腿。最后面的父亲除了麦,还另外担负着捆的任务。

          那时,还在上小学的我和二姐已是家里的主劳力了,我们怕被母亲落下,只是弯腰低头往前赶,只有在母亲“扭腰子”的时候,才能抬手擦一把头上的汗,回身看一看身后柔柔顺顺地匍匐在我们脚下的麦子。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我们从早上干到晚上,却似乎从来没有过累的感觉,究其原因,也许是因了那份收获的喜悦,也许是为了能帮上父母忙的自豪,亦或,只是因为给了我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父亲对于女儿们的能干自然是相当满意的,他的满意表现在对女儿毫不吝啬的夸奖上。有一次,当他听说一家村民因为家里劳动力少而为收麦发愁时,就很慷慨地把我们姐妹俩借给人家“使用”了一天,让我们用实力证明了他对女儿的夸奖。

           碾 麦

      完麦后,碾麦就成了最紧迫的日子。但碾麦场只有一个,而且是几家共用的,再紧迫也只能一家一家来。

          如果说麦靠的是各家各户的单打独斗的话,那么,接下来的碾麦更能体现的是庄户人的互帮互助。因为碾麦时需要的人手较多,因此,往往是一家碾麦,一个碾麦场的,每家都会自觉地派出一两名壮劳力来帮忙。一大早,不等太阳露面,人们扛钗、拎锨、提着簸箕,牵着牛、马,从各个方向往碾麦场流动。不一会,碾麦场就人欢马叫,热闹非凡。

          到了场地,不等别人吩咐,人们就各行其职,散捆地散捆,摊场的摊场,那牵了骡子、马的,早已套好了碌碡,就等着进场碾麦了。

          在老把式“得儿——驾”的声声吆喝中,牲口们拉着碌碡开始在摊开的麦场里转圈。刚才还支着脖梗子的麦子在它们或欢快,或悠闲的转圈中,慢慢地伏下了身子,身躯变得绵软柔顺。

          碾麦最害怕的是“塌场”(碾麦时逢着下雨)。可有一年,我家偏偏就遇到了“塌场”。 

          俗话说:六月的天气,孩子的脸,说变就变。那天,早上还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可不到晌午,天空就黑云笼罩,电闪雷鸣。人们赶紧起场子,可是没等把麦秸拢在一起,铜钱大的雨点已经重重地砸下来了,砸在被晒得滚烫的麦秸上,砸在刚脱离母体的麦粒上,也砸在了人们焦急的心坎上。

        那天,我也在碾麦场帮忙,于是,我看到了在瓢泼大雨里挑着麦秸奔跑的人们,我看到密集的雨点中收集麦粒的人们,我还看到了不断涌进场里的更多的人们;我看到每个人的脸上都湿漉漉的,我看到人们的衣服都贴在了身上,像刚洗过一般,我看到每个人……

          那是一场很震憾人心的抢夺战,在那场战斗里,我感受到是村民的纯朴的,感受到的乡亲的真诚,感受到的是一种比麦香更浓,更醉人的味道。

        那年参加中考的我,作文写了这一次的抢收,得了高分。

        又到麦熟时节,却再也看不见人们挥镰收割的场景,再也无法体会把汗水摔到土里的感觉。而那碾麦的场景也在岁月的流失中,凝成了一幅美丽的油画,永远地定格在了我的记忆里。

    又到麦熟时节 又到麦熟时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又到麦熟时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jkt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