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个社会太卷了。从孩子到成人,从农村到城市,都在各种卷。
我们习惯称之为“内卷”,但其实更多的是“外卷”,我们总是被惯性带着走,以为孩子获得好成绩,考上好大学就完事儿了!成人赚到钱或拥有权利就幸福了!这大概是天大的误会!
一个人没有完成内在的整合,再多的钱和权利都不可能会带来幸福的。
今天看了最近上映的电影《长安三万里》内心有被震撼到。
更多的是感动吧!一是被高适和李白的情谊锁感动。二来被从前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慢生活感动,心生无限向往啊,可惜我们都再也回不去了,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到处都是诱惑,压力无处不在的世界里,想要慢下来,其实是要耗费很多能量的。
回到今天的重点:走出习得性无助!
想分享的书籍是《孩子的品格》 此书是以积极心理学为科学依据,给到了一系列的思路和方法,用以培养孩子的七种品格优势,它们分别是:
1、情绪力
2、抗逆力
3、自我效能感
4、自控力
5、天赋优势
6、专注力
7、善良
在详细解读七个品格优势之前,先了解一下积极教育的理念和意义。
积极心理学是 一门年轻的学科,998年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正式提出“积极心理学” ,他认为过去心理学过多的研究讨论和关注人类消极负面的方面,相当于把一个人从-6的心理状态提升到-2 ,而积极心理学则更加关注人类的品格优势和美德,致力于把一个+2的人的心理状态提升到+6.这里也可以同步运用马斯洛需求理论,人本身就具有积极主动的实现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和动力。
积极两个字听起来有些玄,经常别人理解为是心灵鸡汤,没有什么用!
但其实并不是,积极心理学有以下三个特点:
1、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不是心灵鸡汤!它并不是横空出世的,而是在心理学这么学科100多年探索积累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心的思路,新的角度和新的方向。
2、积极心理学是有生物学基础的,2016年心理学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人类的抑郁症竟然可以找到遗传的DNA (脱氧核糖核酸)的标志,这说明积极心理学其实是有生物学基础的,既然有抑郁症的遗传DNA那说明积极心里状态也是有遗传的DNA 的,只是目前我们还未发现而已。
3、积极心理学是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学问。目前是加快发展的阶段,几乎每年每个月都会有新的研究战果出现。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绝非心灵鸡汤!
积极教育又是什么呢 ?积极教育是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展开的应用。本书给到的孩子的七种品格优势,不仅是依据积极心理学,还有很多其他的相关学科共同做为理论科学依据,创建出来的积极教育理念,是科学的,可信的。
是什么让一些人多次跌倒后还能有意愿,有勇气爬起来! 是什么促使一些人不断的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并最终拥有丰盛而灿烂的人生?这些人之所以可以战胜困难,迎接美好的未来,成就更好的自己,恰恰就是积极心理在起作用。
父母学习积极心理学也有着极大的意义:
1、父母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2、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父母的关注!(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3、家庭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早已过时的棍棒底下出孝子)
如今的社会,由于信息告诉发达,很多人走出了农村和大山,来到了城市,看到了原先一辈子都看不到接触不到的新世界,社交新媒体的出现,除了给我们带来诸多便捷之外,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来自于“比较”的压力。
人的本性是希望自己优越于他人的,也就是喜欢比较的,特别是一些从小生活在比较声中的人,长大后会不自觉的想要比较,社交媒体中光鲜亮丽的生活,各种炫富的信息无处不在,无形中增加了痛苦和压力,感觉任凭自己怎么努力,也实现不了别人的美好生活!
这样的文化环境下,导致父母拼命的想要培养孩子上好大学,找好工作,功成名就,实现自己实现不了的目标,因为从众心理,也因为忙碌到停不下来思考,没有时间学习孩子的成长发育规律,更不懂的对于一个人来说真正重要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现在的家长就像是一个永远停不下来的陀螺,深陷漩涡,难以自拔。兜兜转转的在自己原声家庭代代相传下来的那点育儿经验里出不来,可是能上名校的孩子始终只有那么多,大多数孩子还是普通孩子,于是心有不甘,将自己承受的压力又转嫁给孩子,努力的在原地打转,陷入“习得性无助” !
殊不知,除了学习成绩外,还有很多的其他因素决定着孩子的未来。有限的认知,导致了家长执念的认为孩子只有考上好大学才有出路,当一个人失去了选择的能力,也必然没有了掌控感,由于没有掌控感,便会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这种无力无助的感觉,慢慢的就形成了一种思维方式,但很多人却不自知就是“习得性无助” !
读书,学习,提升认知,了解到原来我们还能有如此之多的各种选择,是走出“习得性无助”的方法之一,放下执念,世界其实很宽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