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益大师:劝念豆儿佛🔮

作者: 净土僧尼 | 来源:发表于2018-11-29 12:50 被阅读5次

         


      心之本觉曰佛。心之始觉曰念。顾本觉之在人心也。似异而恒同。乃始觉之随人用也。虽同而恒异。是故背尘合觉。便名始觉。背觉合尘。便号无明。无明无体。即以始觉为体。始觉无相。即以无明为相。是故众生念五欲时。即名欲界无明。念四禅四空。即名色无色界无明。念断常。即名邪见无明。念涅槃即名界外无明。唯有念佛之时。即名始觉。故曰。诸佛正徧知海。从心想生。众生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故一切法门。无不从此念佛法门流出。无不摄入念佛法门中。一念相应一念佛。一日相应一日佛。直捷圆顿。离见超情。马祖即心即佛。盖深得乎此也。夫知即心即佛。断无不念佛时矣。而迷者误认缘影为心。又妄谓心既即佛。便不须念。故不得已。转为方便。曰非心非佛。又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等。此曲为中下解粘去缚。非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本旨矣。后世逐块韩卢。反以非心非佛。乃至种种险句为奇特。以即心即佛为平常。何异嗜巴豆大黄。吐弃膏梁美味者也。

    毕贯之居士。参尽天下衲僧。乃死心念佛。求生净土。兼劝人以豆念佛结佛缘。人身一豆耳。当念佛时。身即放光所谓佛身充满于法界者。非乎。今以豆念佛。豆必放光。以放光豆。作放光食。入众僧腹。无论其人念佛不念佛。皆必恒放光明。令遇斯光者。有心无心。皆得解脱。光光相照。成无尽灯。则生界顿空。更不必别谈向上。便是向上极则公案矣。僧问赵州。如何是毗卢师法身主。州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以此诚言为证。

    关键词:劝念豆儿佛

    我们讲人人有光,念佛放祥光,其中列举了一些祖师公案,其中有蕅益大师《灵峰宗论》第六卷之三〈劝念佛序〉中一段公案。实际上这个公案文字出自这个藕祖的“劝念豆儿佛续”,这是一篇著名的文章,今天就拿来与大家分享

    毕贯之居士,参尽天下衲僧,然后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并劝人以豆念佛结佛缘。人身就是一个豆。当念佛的时候,身体就放光。所谓佛身充满于法界,阿弥陀佛法界身,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在!所以我们捏豆念佛,豆也必然放光。以放光的豆作放光的食物,进入众僧的腹中,无论他念佛不念佛,也都会恒放光明。令遇到光的人,无论有心无心,都能未来因缘成熟时究竟得度。他机熟了念佛去结缘度化其他众生,这就光光相照。

    有僧人当年就问赵州和尚:“如何是毗卢遮那佛的法身主?”赵州禅师就答:“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大家以此诚言为证。

    念豆儿佛,净土宗从昙鸾祖师起,他提倡数豆来念佛,到明、清时代,念豆儿佛就很盛行于京城与民间了,特别是富贵大户人家。亦可知当时佛法盛行之情形。

    根据明末的《帝京景物略》中记载:“八日舍豆儿,曰‘结缘’。十八日亦舍。先是,拈豆念佛,一豆佛号一声,有念豆至豆者。至日,熟豆,人遍舍之。其人亦一念佛啖一豆也。凡妇女不见容于夫姑婉若者,婢妾摈于主及姥者,则自咎曰:‘身前世不舍豆儿,不结得人缘也。’” 张远《隩志》亦曰:“京师僧俗念佛号者,辄以豆识其数,至四月八日佛诞生之辰,煮豆,微微撒以盐,邀人于路,请食之,以为结缘也。”又,佚名《燕台口号一百首》中也有诗云:“香会逢春设戏筵,分尝豆子结良缘。”

    《红楼梦》第七十一回写贾母八十寿辰,喜鸾和四姐儿点上香,捧过一升豆子来。两个姑子先念了佛偈,然后方一颗一颗的拣在簸箩里,每拣一颗念声佛,明日煮熟了,令人在十字街上结寿缘。 可见《红楼梦》中于此小节,也都是有根据的。

    念佛记以豆,一声佛号一拈豆,念念佛,拈拈豆,又将佛豆供海眾,海众食豆亦念佛。念者、食者亦沦肌肤,彻骨髓,徧身十万八千毛孔,咸放佛光。身中八万四千户虫,咸得度脱。此之功德,难议难思。念佛施豆,功德平等。此豆為法界,十方诸佛,三世导师,皆在一粒豆上结跏趺坐,转大法轮,现宝王剎。

    祖又云:念豆儿佛,功德无量。此豆非豆,非豆非非豆。德宝问,那么念花生佛,念糖果佛,功德亦有限量乎?凡劝人念佛,一切妙法,有形无形,有相无相,灯灯相传,功德亦有限量乎?惟愿诸莲友发菩提心,作如来使,自利利他,南无阿弥陀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藕益大师:劝念豆儿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jox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