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活是一袭清水,断,就是从入口控制,舍,就是从出口控制,而离则是一种境界了。
这么多年,我们走了太多乱七八糟的路,吃了很多乱七八糟的饭,喝了很多乱七八糟的酒,交往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人,谈了很多乱七八糟的恋爱。记得一位哲学家,大概是叔本华?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把以前学的东西都吐出来,可劲儿吐,吐干净了,再吸收真正的智慧。这个吐,基本就是舍。
对了,我是看了山下英子的两本关于断舍离的书,她从瑜伽的断行,舍行,离行的实践中领悟到的一种生命哲学,与我们传统里的玄之又玄不同,她提出了从整理房间开始,就这么点小事情,通过与物品的对话,找到自己隐藏在物品背后的真正想法。说到这我顺便批判一下我们自己文化的玄妙,我们的修行一般是直接给出一个结论,告诉你和光同尘,但不告诉你怎么才能达到这个东西,告诉你知行合一,但不告诉你怎么一点点做,它需要你慢慢体会慢慢悟,突然有一天搞明白了就明白了,搞不明白就稀里糊涂死了,还只能怪自己笨。这是我们文化的糟粕或者精深所在。
断和舍以什么为标准呢,作者给出了两个坐标轴,一个是现在,一个是自己。跟现在的自己有关系的留下,其余都可以扔掉。所以谁也不能帮助别人做判断,我觉得不好的,你可能觉得蛮好。反过来,谁也不能帮我做决定。我有个朋友至今还在用nokia1050,别人看来愚不可及,他却自得其乐。这也许就是一个空的概念,把空间空出来,才有可能思考,有可能舒服,满满当当,拥堵不堪,任谁都快乐不起来,倘若空间有限,不妨试试简单的,低矮的,朴素的家具,装饰,衣服等等,哦,这就是和光同尘了,同时读的两本书(另一本是道德经)在这个时间相遇还挺有点意思。
廉价的早就不用的东西当然容易扔掉,最难决断的是那些别人送的带有某种纪念意义的,或者虽然一直不用但昂贵的东西。这两点背后的价值观,一种是沉溺过去的患者,一种是金钱的奴隶,扔不掉的不是东西,而是自己的价值观。
不仅物品,人呢,感情呢,事业呢,不都如此吗?不喜欢的人勉强交往着,不适合的业务勉强做着,不中意的饭局玩着手机也坚持参与着,一位老哥说的好,要不痛快,要不给钱,两个都没有,拜拜!
断舍离,简而言之,就是和自己喜欢的,有价值的,适合自己的物品、人、事情谈恋爱,倘若周遭都是美好,你的生活怎么会不美好呢?
世界很大,我很小;
有人爱多,我爱少。
简叔:
极简生活倡导者与实践者;
坚持每天扔一样东西。
微信公号:极简断舍离
知乎专栏:zhuanlan.zhihu.com/jijian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811136518
喜马拉雅电台:http://www.ximalaya.com/zhubo/20173037
个人微信:827938213
网友评论